財經
2019-12-09 04:30:00
日報

「和理消認證」:互聯網經濟的經驗

分享:

「和理消」經濟圈漸漸成形,這種消費新模式能否持續下去?施老闆認為這種帶有「社會主義」特色的歧視性消費不能持久,欄友徐家健則指「和理消」是品味歧視的一種,而「理論和實踐都告訴我們,自由競爭和歧視行為是可以並存的。」

有研究指美國的Yelp逾10%的評論都是競爭對手的惡意中傷。(資料圖片)

有研究指美國的Yelp逾10%的評論都是競爭對手的惡意中傷。(資料圖片)


我同意徐家健「和理消」其實就是是品味歧視,亦同意另一位欄友曾國平說的消費者的口味沒有甚麼好爭拗。我想補充的是,可以並存並不等同一定並存。正如「和理非」一樣,「和理消」要持之以恆還需要解決「臥底滲透」和「分化L」的問題。我所指的「臥底滲透」是指藍色老闆扮黃店魚目混珠,而「分化L」則是競爭對手抹黑黃店是深藍。真亦假時假亦真,在這些真真假假背後,黃色經濟圈要發展起來,一個有公信力的「和理消認證」是必須的。關於「和理消認證」,我兩星期前在友報的專欄提到「公平交易」咖啡的認證是有一些可以借鏡的經驗。


除此之外,我認為「和理消認證」還有兩點可以借鏡互聯網經濟各種認證的經驗。


首先,以大數據分析篩走「分化L」。網上經濟的抹黑無日無之,以食評網站為例,有研究指美國的Yelp(類似香港的Openrice)有超過10%的評論都是競爭對手的惡意中傷,我的朋友亦說,跟他有合作計劃的內地食評網站裡,惡意中傷的評論多的是。不過,惡意中傷有部分是有跡可尋:向人惡意中傷的商店可能本身生意不好,競爭較大的地區亦可能會有較多的惡意中傷。有跡可尋加數據龐大代表大數據的分析可以大派用場,以我所知Yelp和內地的食評網站都有利用大數據分析篩走出惡意中傷的評論。

adblk5


另外,以可被驗證的認證條件防「臥底滲透」。在賣二手車的網站裡,為了防止經濟學上所謂的「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賣家有誘因為買方提供更多的資訊,為自己的靚車提供一些認證。不過,劣貨扮正貨這些魚目混珠的行為總是會存在,有研究就發現二手車賣家在交易前向買家提供愈多在交易後可被驗證的資訊(例如車輛在不同角度的相片,又或一些可被驗證的文字形容),其成交價就會愈高。

作者為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逢周一、三、五刊出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