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江湖上還流傳着「10月股災」的記憶,但那也許只是兩次慘痛經歷的巧合。(資料圖片)
近期數據反映美國消費者信心疲軟,市場對通脹的憂慮再度升溫,加上中東地緣政治衝突影響投資者情緒,令10月美股走勢充滿不確定性。
如果從歷史上看,美股兩次大跌市都巧合地發生在10月。1929年10月,美國大蕭條開始蔓延,股市大崩盤;1987年10月,美股黑色星期一,道瓊斯指數單日暴跌超過20%。回到現在,以巴再起戰端,美元扶搖直上,一邊是遠超預期的非農就業,一邊是美國聯儲局始終堅持的通脹目標,令很多投資者對這個10月「不寒而慄」。
根據標普500指數過去50多年(1970-2022年)每月平均收益和日平均波動,可以看出10月的平均波動的確是最大,明顯高於其他所有月份;但是10月的平均收益並不低,平均而言超過1%,相當可觀。所以,從歷史平均數據來看,10月的日均波動較大,但是收益也還不錯。
10月日均波動最大,加上有兩次不斷被媒體重複提及的10月大跌市經歷,令不少投資者心生畏懼。若進一步分析在標普500指數下半年出現跌幅逾10%的情況,就會發現其最低點落在10月的概率接近40%,遠遠大於其他月份,而7月錄得下跌最低點概率為0%。換句話說,如果下半年經歷了超過10%的下跌,止於10月的概率最大。
彭博統計結果反映,包括10月在內的整個第四季,不僅歷史上向下的概率不大,反之更是全年平均漲幅最高的幾個月之一。進一步拆解標普的全年收益,可以看出末季總收益的中位數和平均數分別為6.64%和4.58%,賺錢概率更是接近80%,都要遠遠高於其他三個季度,從歷史數據來看,第四季的機會要大於風險。
有分析指,一年當中標普500指數前三季的總收益,與末季的表現明顯呈正相關。根據彭博的統計,近50多年標普500指數首三季的總收益與第四季總收益的關係,當首三季總收益為為正數時,第四季平均收益從4.58%上升為5.13%,賺錢比例也從79.25%升至82.5%。
我們再進一步拆分,從標普500指數上半年和第三季的表現兩個變量,來觀察其第四季的表現。簡單來說,可以分為四個情形,上半年升、第三季升;上半年升、第三季跌;上半年跌、第三季漲;上半年跌、第三季跌。有趣的是,當上半年上漲,第三季下跌時,末季上漲概率居然高達100%,平均漲幅高達9%。更有趣的是,今年剛好就是這種情況。
雖然江湖上還流傳着「10月股災」的記憶,但那也許只是兩次慘痛經歷的巧合。通過客觀數據統計,10月份美股的波動確會放大,不過也更可能出現下半年大跌後的最低點,隨後標普500指數上漲的概率和幅度反而更大。當然,最重要是仍要結合市場基本面、分析風險和機會,下好每一步棋,才能提升投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