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BOR暴跌只是短期現象
要數近日最多人關注的新聞,應該是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大跌。HIBOR多個年期跌至近3年新低,1個月HIBOR更一度低於0.7厘,在聯繫匯率下,美國利息跟香港利息差距如此之大,實屬罕見。
簡單而言,拆息下跌是有資金流入香港,金管局為壓抑港元升值、令早前曾觸及聯繫匯率強方保證7.75的港元下跌,自5月初以來多次入市沽港元買美元,向銀行注入超過1,200億元,令銀行體系結餘增至逾1,700億元。港元供應增加,美金兌港元亦回升至7.8以上。
至於為何資金大量流入香港,最簡單原因是美元轉弱,一眾亞洲貨幣(與早前提過的新台幣)基本上也升值;此外亦有觀點認為,中國持續減持美債,賣出所得的美元,部分已轉為港元留在香港,令香港的市場流動性不斷上升。
不過,港美利差已擴大至3厘以上,情況不可能持續,相信套利交易資金陸續增加,推低港元,故低HIBOR現象當屬短期。
但HIBOR回升至較合理水平,亦不代表會長企高企。據過去經驗,低HIBOR令按揭和企業借貸成本降低,會刺激樓市及股市的需求和成交,吸引更多買家。因此,HIBOR偏低時樓市和股市表現較好。如資金持續湧港,樓市小陽春或小型牛市,便非天方夜譚。
作者為中原證券及資產管理執行董事、證監會持牌人,並未持有上述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