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傳出有地產商正和政府洽商,捐出農地作興建樓價100萬元以下的「上車盤」。這是一項很新的構思,但涉及更改土地規劃用途,政府須謹慎行事。
隨著社會發展,本港從事農耕人口已大幅減少,不少荒廢農地被改成貨櫃場或停車場。據統計,本港納入法定圖則規劃作「農業用途」的土地有約3,300公頃,當中大部分已沒人耕作。過去5年,只有約14公頃的荒廢農地復耕,佔整體不足千分五。但除用作興建「上車盤」,還有更好方法利用這些農地呢?
筆者認為應「還原基本步」,當局既已將寶貴土地規劃作「農業用途」,為何不從這方面加以善用?當然,本港農產品供應大部分從內地進口。根據統計,本地蔬菜市場佔有率,由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百分三十,跌到2011年的百分之二點三。每逢周末,新界地區「有機農莊」都迫滿市民,趁著假期一家大細體驗耕種樂趣,證明休閒農業和有機農業仍具發展潛力,政府可提供扶持,為農地進行質量研究及評級,按照土壤質素、大小及位置等因素,定出那些是「優質農地」,鼓勵休閒農業發展。
農業用地被閒置或濫用,是本港規劃與發展脫鈎的一個例子,當我們認為香港土地不足,其實更應反思是否每呎土地都已「地盡其用」?要不然,即使開墾再多土地,最後也只會被浪費。
作者為立法會議員
(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