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控煙十式矯枉過正 道德高地愈擠擁愈要企
不知道何時開始,吸煙變成十惡不赦之事?但政府卻沒將之如毒品般禁絕和取締,只通過手段打壓小數煙民,加煙稅為必要和首要手段;更甚之,之前提出若干年後禁止某世代吸煙。筆者明白吸煙為肺癌主因,但不敢苟同這種手痛切手,腳痛割腳思維模式。這兩年煙稅不停加,一包完稅香煙售價加近五成。吸煙率卻沒大變化。更可悲是財政緊張下,煙稅收入卻由約79億元,斷崖式跌到約38億元。
那煙民從哪裏買煙呢?簡單經濟學,過度監管引來黑色產業,結果不法私煙盛行。更慘是大部分私煙質素參差,毒害比完稅香煙更大。(筆者在此重申,吸煙危害健康,對控煙手段有意見但無意曲解吸煙危害健康定律,免衛道之士上綱上線。)現在「加味香煙」也正在風眼中,當局準備全面禁售,除因其設計令年輕人有機會吸食太空油外,一般大眾也會失去這項權利。個中邏輯?我猜應是當局「為你好」吧。市民身染這陋習便應戒除,喜歡就引用內地例子,內地不合用引用西方例子,反正龍門任搬,質問當中邏輯即代表為煙草商發聲,十惡不赦、有利益衝突。要不就是妄顧市民健康,罔顧醫療系統不升負荷云云,市民健康首要,經濟沒影響,遊客不高興不要來,反正維護市民這道德高地,官員們要愈站愈久。這種「虎門銷煙」氣概在經歷禁煙後會否到加工食品引致大腸癌,會否到肥胖引致心冠病等,我不清楚。屆時局長一句「為你好」,毫無對社會現實理解,只求達標,完成KPI。
自香港全面禁售電子煙以來,在街頭被截獲電子煙數量不減反增,甚至有不少統計指出,另類煙草產品(電子煙、加熱煙)在街頭流通數量,比傳統紙煙多一倍。這些新型產品,對身體摧殘,遠超傳統香煙。醫學官員以為自己拯救市民,事實是把下一代推向更不受控方向。大家不要忘記吸煙率一直下降,最新約9%。我們有需要不停「加料」,無所不用其極對付煙民,誘發更多不可控黑市經濟?筆者支持劃分吸煙區,減低非煙民影響。但煙民的自由和選擇權又誰尊重?難任何政策皆影響深遠,不是簡單就可以從頭再來。到真的從頭再來時又能怪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