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18-10-08 06:00:00

禁止記者入境是仿效美國 金融中心講回報不講政治

分享:
馬凱被特區政府拒絕更新簽證。(資料圖片)

馬凱被特區政府拒絕更新簽證。(資料圖片)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記者馬凱(Victor Mallet)被香港特區政府拒絕更新簽證,後者並未解釋理由,估計是他身任香港外國記者會(FCC)第一副主席時,邀請香港民族黨的陳浩天作出港獨演講,因而被秋後算帳。
 

對此,香港外國記者高度關注,認為非常罕見、沒有先例,要求港府詳細解釋。24位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強烈譴責,認為是把大陸對付不聽話外媒的手法引入香港,嚴重影響香港資訊自由社會形象,更進一步打擊香港新聞自由度,反映港府失去堅守新聞自由的意志,反緊守中共劃下的紅線,做法挑戰國際社會底線,令作為國際城市的香港蒙羞。

有趣的是,更有人認為這嚴重影響到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作為一個金融人,我現在告訴大家,這究竟會不會影響到呢?

首先說的是拒絕記者入境,我略翻了資料,英國好像也沒聽說過這種事。

不過,在2016年,一個常到伊拉克、也門、索馬里、埃及、土耳其等地訪問的加拿大攝影記者Ed Ou,準備採訪Dakota Access Pipeline,那是一條準備建造的輸油管道,從被環保分子和原居民大力反對,並且大規模抗議。他從温哥華入境美國,就是在温哥華機場,一地兩檢時,被美國海關盤查了6小時後,拒絕他入境。注意:加拿大人進入美國,本來是自出自入,根本無需簽證。

另一宗類似事件是在上個月,花蓮縣長傅崐赴美參加僑界活動,卻被美國在台協會拒絕了其簽證申請,估計理由是他的立場是反對「軍購掏空台灣」。

Dakota Access Pipeline是社會事件,台灣向美國軍購是經濟事件,原理上,其性質比政治事件更輕微。然而,本文主題並非在其嚴重性,而是侵犯新聞自由事件,會否影響金融中心的地位?

答案很簡單:我們會不會為了以上的侵犯新聞自由事件,放棄炒美股,也有沒有人為了以上事件,不去持有美元呢?一言概括:投資的目的是為了回報,不是為了有沒有新聞自由!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