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財經
2019-06-10 06:00:00

訂享左膠化

分享:

早前《蘋果日報》開始免費訂閱計劃,由最初不被看好,到最近公布已有超過300萬訂戶,看來《蘋果》是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不過,這只是第一步,因為「免費」和「收費」之間雖只是一字之差,但在功利的香港社會卻可以是謬以千里。據聞訂閱正式收費只是時間問題,幾百萬已訂閱的讀者當中,有多少願意「科水」我們且拭目以待。

《紐約時報》積極發展網上訂享。(資料圖片)

《紐約時報》積極發展網上訂享。(資料圖片)


要令讀者心甘情願付費我想需要有兩個關鍵,其中之一是文章的質素。網上只為了發洩情緒的「飛機文」何止千百,而稍為留意友報文章留言的都知道,「唔係人咁品」的讀者應該為數不少,這類讀者對該類文章的需求彈性較高,如果收費後仍然只提供這類文章,讀者東報唔睇睇西報易過借火。


肥佬黎在宣布「會員制挽救了《紐約時報》的衰落,也等於說報紙有得救了」時,就經已或明或暗地視《紐約時報》為學習目標。雖然《蘋果》距離《紐時》的文章質素還有一大段距離,不過,從「剖析真相」這句口號,以及近來不少的專題報道看來,友報的確有在提升報道和文章質素方面下功夫。


即使質素提升了,用家感受是訂享經濟成敗的另一個關鍵。大數據為讀者推薦他們感興趣的文章是一個方向,利用大數據了解讀者感受後,再為他們提供更多相關報道和評論是更進一步了。


再以《紐約時報》為例吧,雖然它一向是歐美左膠大本營之一,不過它的報道和評論水平還是有番咁上下。有趣的是,有人發現在它大搞網上訂享之後,整份報紙「向左轉」的步伐大幅加速,一眾靠左的朋友經常掛在口邊的字眼例如社會公義(social justice)、多元化(diversity)、種族主義(racism)出現在《紐時》文章的次數,在2010年引入網上訂享後大幅上升。


這不一定是《紐時》在引入訂享後有左膠化傾向的證據:雖然我有一些自稱中立的美國朋友經常投訴《紐時》左轉得太過分,但他們亦認同裡面還是有不少值得讀的文章。

Ad Block


事實上,向左的朋友不一定膠,左而不膠的朋友我也算認識幾個,我想一份報紙在推行訂享計劃之後是否會「膠化」,最終還是決定於讀者們對「守護公義」的認識有多深吧。  

作者為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
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逢周一、三、五刊出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