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籃球博彩合法化
在全球關稅博弈和政治左傾下,局勢徘徊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臨界點。世界各地為自身經濟各出奇謀。在經濟轉型期,香港除加強創科發展,也不停思考開源節流。香港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給遊客們的主要印象是獅頭魚尾像、東南亞風情及國民嚴守規章制度的「道德國家」形象。自2010年,新加坡政府為吸引更多遊客,一反傳統推兩個帶賭場綜合娛樂城,外界為這「道德國家」的大膽舉動感新奇。然而,新加坡政府一邊批准賭場,一邊又出台各種嚴格規章對賭場進行限制。看似矛盾舉措,更讓人感到驚訝。這𥚃讓香港各持份者可反思,傳統道德觀念和經濟發展是否不能共存?
建國幾十年來,新加坡一直嚴厲禁賭場和賭業,擔心形成規模後帶來洗錢、賭癮成疾、色情業等問題。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曾說過,新加坡要開賭場,除非「over my dead body」。
但隨著賭業發展帶來龐大收益,亞洲其他地方相繼出現不同主題的賭博旅遊經濟,新加坡為經濟發展也不願失去這機會,在2005年就是否應該開設賭場展開激烈辯論,時至今日,新加坡更開始「大力吸金,擴展賭業」。當意識形態比我們保守的競爭對手也能因時制宜求變求生,難道香港也要被某部分保守人士固守虛無的道德高地所騎劫?
賭場的問世,改變新加坡旅遊景觀,增加吸引遊客的旅遊資源。作為曾強硬反對賭博業的代表人物,李光耀最終還是改變一貫立場,並宣稱賭博業關係新加坡未來發展。對香港來說,開放籃球博彩當然不能與賭場相提並論,但我想指出是競爭者的思路轉變。香港在討論開放籃球博彩之餘,絕對要做好本地居民設限,增加教育灌輸負責任態度和概念。直白的說,現時資訊發達,不同資訊喜歡與否也無孔不入,我們應該規範並給予正確觀念,並不是一味否定、禁止,以為這樣就可避免一切不想要結果,最後弄巧成拙,白白錯失發展機會。
從新加坡例子可見我們的競爭對手積極求變,為經濟發展跳出固有思想,同時盡力保持傳統觀念價值。香港作為全球獨一無二特別行政區,理應背負更少枷鎖,怎可固步自封?全球各地深受關稅霸權影響,發展經濟是各政府首要,作為外向型經濟體更要保持開明。
事實上,推動籃球博彩除在足球博彩上產生協同效應,更重要的是可取代相當一大部分外圍賭博。馬會在博彩業上收入為港府帶來巨大稅收,同時亦為不少科研和社區活動提供大量資金援助,把黑色產業資金導回正軌,回歸政府庫房,現時龐大財赤下絕對有迫切性。香港人口老化,社福和醫療資源需求有增無減,若不開源,最後只能在這些地方節流,社會大眾宜一籃子考慮香港社會福祉,勿被虛無道德捆綁。最後,不少人一定以陰謀詭計論去否定這文章的論點,認為筆者收馬會錢云云。當然很感謝大家如此看得起小弟,但我們撫心自問,香港還有時間和發展機會可浪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