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0-09-30 04:30:00
日報

了解頂尖科學家卓越科研成果 2020邵逸夫獎展覽

分享:

為表彰在學術及科學研究或應用上獲得突破成果的科學家,「邵逸夫獎」每年設有天文學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及數學科學獎三個獎項。而今年,2020年度「邵逸夫獎」合共有6位科學家獲頒獎項。
自2014年起,香港科學館、香港太空館和邵逸夫獎基金會每年均會舉辦專題展覽,以介紹該年度各邵逸夫獎得獎者及他們在相關學術領域上的研究成果,讓市民深入淺出地了解一眾頂尖科學家的科研成果對人類生活所產生的深遠意義及影響。

 

■天文學獎得獎者■

羅傑.布蘭福德 (Roger D Blandford)
美國史丹福大學文理學院盧克.布魯森講座教授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教授

■天文學獎得獎者■ 羅傑.布蘭福德 (Roger D Blandford) 美國史丹福大學文理學院盧克.布魯森講座教授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教授

理論天體物理學「全才」
被譽為當代理論天體物理學「全才」的羅傑.布蘭福德不但是引力透鏡效應模擬和詮析方面的先驅,更在活躍星系核及其相對論性噴流的基本理解有著根本性的貢獻。

活躍星系核是星系的一個細小中央區域。擁有這些活躍核的星系稱為「活躍星系」。活躍星系的中央區域比普通星系的明亮得多。黑洞、吸積盤和噴流是活躍星系核的主要特徵。活躍星系核的中心黑洞達數百萬至數十億個太陽質量。靠近黑洞的物質會形成吸積盤。螺旋進入黑洞的物質會被加熱,在廣闊的電磁波譜範圍發出能量。吸積盤中的部分物質會被拋出,形成由高能帶電粒子組成的柱狀噴流。假如噴流中的粒子被加速到接近光速,該噴流便屬「相對論性」。

布蘭福德及其研究伙伴對於相對論性噴流令人矚目的多尺度加速和準直提出了關鍵性見解,在2017年更提出一種稱為「磁性發光」的過程──吸積盤周圍的磁場被黑洞的旋轉拖動和扭曲,收緊的磁場線將物質加速至接近光速的速度,產生高能粒子和γ射線。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得獎者■
格羅.米森伯克

英國牛津大學韋恩弗萊特生理學講座教授暨神經迴路與行為中心主任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得獎者■ 格羅.米森伯克 英國牛津大學韋恩弗萊特生理學講座教授暨神經迴路與行為中心主任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得獎者■
彼得.黑格曼 (Peter Hegemann)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神經科學赫蒂講座教授暨生物物理系系主任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得獎者■ 彼得.黑格曼 (Peter Hegemann)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神經科學赫蒂講座教授暨生物物理系系主任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得獎者■
格奧爾格.內格爾 (Georg Nagel)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分子植物生理學教授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得獎者■ 格奧爾格.內格爾 (Georg Nagel) 德國維爾茨堡大學分子植物生理學教授

開啟探索認知和情感奧秘的黃金時代
神經科學家一直在尋找可控制個別神經細胞活動的方法,以便觀察細胞之間交流時所用的網絡,並確定細胞交流過程的調控。2002年格羅.米森伯克及其同事發明的光遺傳學工具,將果蠅的光敏視紫質基因植入脊椎動物的培養神經細胞,結果培養細胞表現出由光引起的神經元活動模式,開創了光遺傳學的新紀元。

然而,雖然果蠅視紫質對光作出反應,惟反應比較緩慢,果蠅的遺傳機制亦相對複雜。幾乎同時,彼得.黑格曼和格奧爾格.內格爾合作並分別於2002年和2003年證實單個受體蛋白足以引起細胞膜電流的變化,及確定兩種光敏通道蛋白ChR1和ChR2的存在。團隊同時發現ChR2可應用於神經細胞的調控,意味著醫學界可借光遺傳學進一步了解大腦神經的發展或重組,以制定與大腦神經系統相關疾病的更佳治療方案。
 

■數學科學獎得獎者■
亞歷山大.貝林森
 (Alexander Beilinson)
美國芝加哥大學大衛和
瑪麗.溫頓格林講座教授

■數學科學獎得獎者■ 亞歷山大.貝林森 (Alexander Beilinson) 美國芝加哥大學大衛和 瑪麗.溫頓格林講座教授

■數學科學獎得獎者■
大衛.卡茲丹 (David Kazhdan)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數學教授

■數學科學獎得獎者■ 大衛.卡茲丹 (David Kazhdan)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數學教授

對表示論作出深遠貢獻
「群論」(Group Theory)是「抽象代數學」的重要分支:抽象代數學與初等代數不同,其要旨不是解方程,而是研究各種代數結構的特性,其中「群」(Group)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代數結構。
大衛.卡茲丹其中一個最具影響力的想法就是引進一個群的特性,稱為卡茲丹特性(T),並成功使用特性(T)解答兩個有關李群離散子群的難題,被公認為表示論中真正的基本概念。與喬治.盧斯蒂格合作解決上述最後一個問題時,卡茲丹引進一類重要的多項式,並制訂出一對非常有影響力的(等價)猜想。亞歷山大.貝林森的其中一個成就,就是與約瑟夫.伯恩斯坦一起證明這些猜想,該證明引進的方法,揭示出一個稱為幾何表示論的領域,謀求了解群表示的幾何和分類結構的深層基礎。
貝林森和卡茲丹站在過去數十年許多最令人振奮的數學發展的核心,這些發展持續不息,獲頒2020年度邵逸夫數學科學獎,實至名歸。

「2020邵逸夫獎」展覽
展期:即日起至2020年11月18日
地點:香港科學館一樓大堂

「2020邵逸夫天文學獎」展覽
展期:即日起至2020年12月28日
地點:香港太空館大堂
免費入場

(資料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提供)
 

Ad Block Ad Block
留言專區
Ad Block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