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0-09-01 04:30:00
日報

下肢周邊動脈疾病 嚴重須截肢

分享:

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吸煙,相信不少人都知道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但原來受影響的血管不止是心臟,而是全身性的,下肢動脈一樣有可能出現梗塞,若情況嚴重而沒有及時處理,恐有截肢之虞。

外科專科醫生陳廣迅表示,下肢周邊動脈疾病是指動脈血管收窄閉塞,主要成因是血管出現粥樣硬化,即有脂肪斑塊積聚於血管中。除此之外,血管發炎、血管被周邊織所擠壓,又或者有血栓從心臟泵出而突然堵塞下肢血管,亦可引起下肢動脈疾病。除三高和吸煙外,腎功能較差或者長期腎病人士,血管亦會慢慢硬化和收窄;男性、長者也是下肢血管病變的高危群。


間歇性跛行
患者下肢血管收窄,活動時由於肌肉需要更多氧氣和血液,就會出現供應不足,例如每走一段固定距離的路之後,腿部肌肉會缺氧抽筋,陳廣迅解釋這叫做「間歇性跛行」,「隨著情況變差,可能每走半分鐘至1分鐘就要坐下,難以遠行。另外,當睡覺或仰臥時,腳趾會感疼痛。」愈發嚴重的話腳部組織因養分供應不足開始壞死,繼而出現潰瘍或壞疽,如潰瘍或壞疽位置發炎、受感染,就要做清創手術清理壞死組織,甚至要截肢,對患者日常生活影響相當大。


監督運動刺激血管生長
為患者評估病情,會先檢查四肢脈搏有否轉弱,並量度手臂及下肢的血壓比例計算踝肱指數,陳廣迅續指,「指數正常應大於0.9,數字愈小代表情況愈差。有需要就要以超聲波、電腦掃描和磁力共振作進一步檢查,再決定治療方案。」情況未到最差,可先控制高危因素,如用藥控制三高、戒煙和多做運動。「我們稱為監督運動,如叫病人急步行,但小腿抽筋時不要即時停下,以刺激身體生長出支流血管增加下肢血液供應。」

 

醫生會計算踝肱指數評估患者情況。

醫生會計算踝肱指數評估患者情況。

下肢通波仔
如以上方法沒有幫助,便要考慮「通波仔」,「就如心臟手術般,用球囊和支架,將收窄位置重新擴張,但若閉塞位置較長,仍要考慮傳統搭橋手術。」陳廣迅說。為避免血管再次收窄,患者術後除控制高危因素外,還要服用抗血小板藥和新型薄血藥。「今年有一個較大型、涉及約6,500名患者的研究報告指出,術後服用阿士匹靈及低劑量新一代口服薄血藥,可減少手術後急性血管栓塞和截肢風險,也減低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病死亡風險。」


腿部得以保留
一位五十多歲、有三高及吸煙習慣的男士,早前已因下肢動脈血管病變而切掉一隻腳,須用義肢助行,但血糖控制欠佳及沒有戒煙,另一隻腳也開始變差、出現潰瘍,到骨科求診時已輕微受感染,更被告知有可能也要截肢,所以向陳廣迅求助,希望腿部得以保留。最後下肢通波仔手術成功,腳部血液供應好轉,及後只需於腳板做小型清創手術,毋須截肢,避免了日後要坐輪椅,不能行走的問題。

陳廣迅指血管病變是全身性的,因此部分患者同時有心血管問題。

陳廣迅指血管病變是全身性的,因此部分患者同時有心血管問題。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