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0-09-03 04:30:00
日報

正視胃酸倒流免惡化

分享:

胃酸倒流在香港十分普遍,最新調查發現6年間患者人數升幅接近四成。可是不少人只知道「火燒心」的典型症狀,然而部分患者其實不會有火燒心,卻有喉痛、聲沙及咳嗽等非典型症狀,若誤當感冒或熱氣以致延遲治療,或引致食道出血甚至食道癌等嚴重疾病。

香港腸胃動力學會幹事、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陳萍兒表示,正常的下食道括約肌,在吞嚥時會鬆弛,讓食物進入胃部,然後肌肉會再閉合。如果括約肌異常鬆弛或者功能減弱,胃酸便有可能湧上食道,出現胃酸倒流。

經常被患者忽略
香港腸胃動力學會公布最新研究,本港胃酸倒流發病率(每星期最少一次因胃部內的食物或物質反流至食道引致不適)由2011年的4.1%上升至2017年的5.7%,升幅達39%。以此數字推算,香港約有42.8萬名患者。而該研究有超過3,000人參加,值得注意的是,每4名患者中,就有3人未發現自己已患上胃酸倒流,可見此病常被忽略。

未必有火燒心
陳萍兒續指,「外國研究指約有23%人出現火燒心症狀,但香港僅得12.1%出現中或以上程度火燒心,臨床上較常見胸痛、咳嗽、喉炎、哮喘、牙齒酸蝕等徵狀,故易被忽略或誤當其他健康問題。」再者,雖然胃酸倒流會影響睡眠質素甚至日常生活,但並不會對性命造成即時威脅,往往令患者忽視問題,或以墊高枕頭睡覺、減少進食引致胃氣的食物等方法處理,但成效當然不理想。

剛飲牛奶時會暫時中和、稀釋胃酸,但及後牛奶裡的蛋白質和鈣質或會刺激胃酸分泌,故患者不宜多喝。

剛飲牛奶時會暫時中和、稀釋胃酸,但及後牛奶裡的蛋白質和鈣質或會刺激胃酸分泌,故患者不宜多喝。

 (左起)陳萍兒、李先生和朱海星。

(左起)陳萍兒、李先生和朱海星。

雙管齊下解決問題
治療胃酸倒流,需要使用藥物和改善生活習慣雙管齊下,陳萍兒指,藥物方面包括抑酸劑、H2受體阻斷劑及質子泵抑制劑,後者為現時國際醫學指引建議的一線治療藥物,不過有部分患者用藥後仍於晚間出現症狀。近年「世界胃腸病學組織」發出指引,建議資源充裕地區採用改良型釋放質子泵抑制劑(MR-PPI),以延長藥物分解時間或特別釋放技術,延長藥效及改善用藥依從性。

朱海星醫學博士認為,患者必須戒口,減少進食高脂肪食物、辣椒素、酒精、茶、咖啡、蘇打水和牛奶等飲品,並避免睡前兩小時進食,「建議參考地中海飲食模式,攝取較多蔬果和全穀類、較常以魚類作為肉食來源,使用橄欖油為食油,控制體重,以及最少在睡前4小時吃晚飯等,均有助減少及預防胃酸倒流。」

症狀大為紓緩
現年六十多歲的李先生,2009年常感胃酸湧上食道,喉嚨灼熱苦澀,並影響睡眠,工作表現下滑,求診只獲處方化胃氣藥。到2013年再求診,方確診為胃酸倒流,一天須服3次質子泵抑制劑,但情況未有明顯改善;2015年改用改良型釋放質子泵抑制劑,李先生的症狀終得以紓緩,兩個月後已毋須每天用藥,只需在出外用餐、食量較多或較晚進食時服藥。李先生亦改善生活習慣,而早前因病戒食的糯米雞,現終可再次淺嘗。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