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1-08-13 07:00:00

【健康快訊】房顫患者的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5倍 頭暈暈要小心!

分享:

不少人誤以為頭暈暈只因睡眠不足,但這或與心房顫動有關。事實上,心房顫動十分常見,腦神經科專科李少雄醫生指出:「在香港,在年齡逾65歲的長者當中,有7%人士患心房顫動,而有心瓣問題或曾中風等均為心房顫動的高危因素。由於心房顫動與中風關係密切,且對患者的生活質素影響甚廣,市民不應掉以輕心!」

心房顫動增中風風險高達5倍
心房顫動可以毫無症狀,但亦有部分患者出現心口痛及氣喘等症狀,更有部分患者一出現心房顫動時已中風或心臟衰竭。另外,心房顫動的中風風險比一般人高出約5倍,李醫生解釋:「這是由於心房顫動發作時,患者的心臟無法規律地跳動,導致血流不順暢,血栓容易形成。當血栓被泵出心臟,隨血液流到腦部時,便會阻塞血管,導致缺血性中風。」李醫生建議市民,尤其高危一族,定期進行身體檢查,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對症下藥  助房顫患者減中風風險
心房顫動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與手術。藥物治療旨在控制心律或心跳速度,而由於心房顫動很多時候會增加中風機會,故大部分患者均需要服用抗凝血藥。現時,抗凝血藥分別為傳統抗凝血藥華法林及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藥。兩者一般有效減少中風達約7成,但相比傳統藥物華法林,新一代口服抗凝血藥對患者而言較為方便,不但不易與食物或藥物相沖,患者亦無需頻繁去醫院驗血,以監測藥效及調整劑量。但值得注意的是,若患者曾做心瓣手術,又或有中度至嚴重二尖瓣狹窄便不適合服用。患者情況人人不同,建議與醫生商討,制訂出合適的治療方案。

Ad Block

「郁多啲」有助防中風
除藥物治療外,健康飲食及適量運動亦同樣重要。李醫生表示:「有研究顯示,低鹽、低糖、低脂及高纖的飲食可減少或預防中風。此外亦建議患者進行中等強度的帶氧運動,如跑步及游泳,每星期做至少2.5小時以上運動亦對患者的健康有益。」

曾有一名60多歲心臟病患者,曾中風7次。她憶述第一次中風時只得20多歲,剛誕下嬰兒不久。最初不知道是由於心房顫動所致,在醫院醒來時發現四肢動彈不得,曾有輕生念頭,但照顧小朋友成為生存目標,故花了一年多時間才康復。為減中風風險,她一直服食華法林,但需同時戒口以避免食物及藥物相沖。她建議中風患者除藥物治療外,亦應積極做復康運動。

Ad Block

最近,香港中風學會及新健社合辦「齊郁動防中風」活動,希望藉此鼓勵長者及曾中風的病友跟著影片,在家多做一些簡單的運動,一同「齊郁動防中風」!
 

腦神經科專科李少雄醫生

腦神經科專科李少雄醫生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