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1-08-02 10:00:00

【健康解碼】箍牙不覆診 拖足8年未完成 遙距監控 避免浪費時間金錢

分享:

箍牙而疏於覆診,療程隨時拖足「三年又三年」,尤其在疫情之下,箍牙患者更有機會延遲覆診,甚至因封關而未能回港,拖長治療時間。牙科醫生趙創波醫生表示,箍牙期間,若缺乏監察,嚴重可能會出現牙齒壞死、牙周病等問題。幸而,現時科技進步,牙科醫生可利用手機通訊程式,甚至AI遙距監控程式等,緊密監察患者的口腔衞生和箍牙進度,有助及早矯正錯誤,避免浪費額外的金錢和時間。

不少箍牙患者都想盡快達到理想效果,但偏偏配合度低,最終墮入「無間道箍牙」。Shirley(化名)的牙齒本來不太凌亂,但為求完美,她年約16歲開始便開始隱形牙箍療程,原預計1年便可完成。豈料,她不但配戴牙箍的時間不足,更幾乎每半年才覆診一次,每次均發現牙箍不貼合。她至今已箍牙8年,仍未完成療程,期間更試過由頭開始療程,花費了起碼雙倍金錢。

戴錯牙箍又盲目換箍 可致牙根折斷
牙科醫生趙創波醫生表示,除了配合度,患者很多時「戴錯」牙箍而不自知,也會拖延進度甚至出現嚴重後果。他指出,箍牙患者通常每2個月覆診1次,而隱形牙箍的患者期間亦需每10日自行換一次箍,方法看似簡單,「不少人的牙箍只戴了一半;或只有前方的牙箍貼合,後方卻彈起,未能發揮牙箍的力度。」

他提醒,若牙箍不貼合、勉強戴上又盲目換箍,可令牙齒移動的方向錯誤,輕則花額外時間,令牙齒返回原來位置;重則會因牙箍的力度過大,而令牙根壞死、牙齒變黑,嚴重可令牙根折斷。另外,食物渣宰容易藏於牙箍的罅隙,「若患者不注重口腔衞生、又不覆診,可出現牙肉腫、牙菌膜甚至出現牙周病,需要多花時間治理。」

Ad Block

緊密監察非常重要,但是,趙醫生表示在疫情下,臨床上多達7成的箍牙患者需要延遲覆診;即使現時疫情有所放緩,但因通關問題,令海外留學生未能如期回港覆診。為了監察進度,有牙醫會利用通訊程式以致AI科技來協助患者,務求在換箍前盡早指正患者的錯誤。

牙箍不貼合和口腔衛生是矯齒患者常出現的問題。

牙箍不貼合和口腔衛生是矯齒患者常出現的問題。

AI敏感度高 偵測微小偏差
現時的AI遙距監控程式,更能自動和準確偵測牙箍的貼合度、口腔衞生等,若發現問題會自動通知醫生,讓醫生透過應用程式指導患者正確的做法。他認為,現時AI科技的敏感度高,即使是微小偏差也能偵測到,有望令矯齒成效大大提高,「一些應用程式更會要求患者定期拍照,可以幫醫生督促病人,增加依從性。」

Ad Block

趙創波醫生提醒,監察矯齒療程有多種不同方法,「即使AI是高科技,也不能偵測牙骹痛、牙齒咬合等問題,患者也要親身覆診,讓牙醫望聞問切;海外的患者亦可向當地牙醫求診,以提供最新的牙齒掃描等資訊,讓本港醫生參考,評估應否繼續療程。」他補充,患者應因應個人口腔狀況、承擔能力等,與自己的醫生商討最合適的監察方案。

牙科醫生趙創波醫生

牙科醫生趙創波醫生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