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1-07-29 10:30:00

【炎陣以待】炎症性腸病容易復發須持續用藥 自行停藥恐增併發症風險

分享:

有時候,我們以為治療只是「出現病徵才需要用藥」,對於炎症性腸病(IBD)這種自體免疫系統疾病而言,即使病徵受控也不代表能夠停藥,而是需要持續用藥抑制炎症,與它「長期作戰」。有醫生指出,控制炎症性腸病的關鍵是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自行停藥或減藥會令炎症死灰復燃,不僅令病情反覆失控,甚至會增加患上腸癌及死亡風險。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李恒輝醫生指出,炎症性腸病(IBD)可分為克隆氏症及潰瘍性結腸炎兩大種類,它屬於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免疫系統會自我攻擊腸道細胞,導致消化道發炎、肚痛及腹寫等徵狀,甚至會影響消化道以外的器官,例如眼睛、皮膚及關節發炎等。他表示,這種免疫系統疾病較常於20至40歲開始病發,無法根治,症狀會終身伴隨患者,故此必須持續用藥控制。

依從治療 抑制炎症肆意復發
然而,普遍「IBD」患者不太接受它是一種長期疾病,有時更會自行調節藥物劑量或停藥。李醫生稱,當患者用藥後病徵暫時得以緩和,便會以為病情受控,認為不用藥也沒有太大影響,可是由於腸道炎症依然存在,停藥若干時間後便會死灰復燃,以致病情反反覆覆。他認為,治療的依從性是應對「IBD」的關鍵,否則當病情轉趨嚴重,除了會增加患上腸癌的機會,極端起來更會有生命危險。

李醫生曾遇過一名年約30歲的「IBD」患者自行停藥,以致炎症復發。該名患者以為一直用開的藥物成效欠佳,遂轉用其他非正統治療。可惜數年後,他瘦得只剩60磅體重,身體機能幾乎壞死,需要送入醫院接受靜脈注射。主診醫生發現,他的「IBD」自停藥後一直沒有得到適當控制並出現瘻管,細菌因此植根於腸道外。

Ad Block

多線藥物 控制不同程度病情
李醫生指出,部份「IBD」患者或對此病認識不深,未有意識到它是一種長期疾病,即使沒有徵狀也要用藥抑制著炎症:「他們會覺得既然沒事,為何仍要用藥,會對一直用藥產生抗拒。」無可否認,患者可能對持續用藥有所忌諱,「藥物假期」又是否適合他們呢?他說,醫生會因應病情評估用藥劑量,例如透過驗血、內窺鏡檢查分析炎症的活躍性,判斷是否可以減藥,並且必須詳細向病人講解「IBD」的特性、停止治療的後果,令他們明白治療依從性。

Ad Block

治療「IBD」需要視乎病情的嚴重性用藥,現時第一線藥物為抗炎藥物「美沙拉嗪」(Mesalazine),分有多種類型,包括口服藥物、肛塞藥丸及灌腸劑等,適合病情相對較輕的患者。李醫生補充,如果病情加重,需要快速控制炎症,便會考慮用到類固醇藥物及免疫系統抑制劑,嚴重時則會注射生物製劑,以更快速抑制發炎。

李恒輝醫生建議患者,除了聽從用藥指示,不妨參與坊間非牟利的病友組織例如「香港結腸友會」,有助他們獲得準確的疾病資訊,以及透過同路人的分享減輕對病患的憂慮。最後他提醒患者:炎症性腸病的治療有不同方法,各有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徵及承擔能力等,與主診醫生詳細討論,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Ad Block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李恒輝醫生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李恒輝醫生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