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0-08-17 04:30:00
日報

多溝通、視像通話 關顧長者情緒

分享:

在疫情期間,不少人都會有情緒困擾,當然長者也不例外;有些長者更因為焦慮、抑鬱情緒,無意間擴大了對事情的不滿或不快,繼而使孤獨感更強烈,或對疫情更為擔憂。有註冊臨床心理學家指家人可多留意長者的變化,有需要時應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全邁進心理服務首席註冊臨床心理學家彭學海博士指出,長者本身身體可能已有一些狀況,對生命或未來感到未能掌握而產生「不確定焦慮」(Uncertainty Anxiety),當疫情來襲並持續,就會使焦慮或抑鬱的情緒加劇,有些長者或會憂慮得不敢走出街,買菜的次數也減少;有些則相反,有「我不怕染疫」的心態,甚至故意不戴口罩,「應對手法上不會第一句便直接勸他戴口罩,而是多會先認同他們,再引用例子去引發他們思考,例如對不願意戴口罩的長者,會問他們其實是不怕被傳染,還是不怕傳染人?他所信奉宗教的人或尊敬的人都戴,為何他不戴?然後再逐步勸勉。」

彭學海指長者情緒問題沒疏解,甚或影響身體機能。

彭學海指長者情緒問題沒疏解,甚或影響身體機能。

或使身體機能加速衰退
另一個例子是孤獨感,這段時間長者和子女見面的時間或減少,當未知道子女何時再來探望,但礙於長輩的尊嚴問題又不會主動聯絡,同樣會影響情緒。今次疫情對長者的影響較大,如果情緒低落,會拉低免疫力,或令感染風險上升。另一方面,如果情緒得不到疏解,或引起更多問題,彭學海解釋,「情緒低落同時會令長者變得寡言,看電視打發時間,卻因為會接收到很多壞消息而又開始不收看,當與他人沒有溝通,子女不理會,就會變得更為孤獨,身體不好又於是整天躺在床上,除了身體機能會加速衰退外,也會影響到個人衛生情況。」


視像遙距診症
即使面對情緒問題,長者未必會主動求助,家人或照顧者應留意長者在疫情前後有沒有在行為、情緒或價值觀方面的變化,有需要時及早尋求協助。彭學海指出這段時間可借助視像作遙距診症,如Zoom之類,幫助情況不太嚴重而又擔心染疫人士,希望帶領他們衝破心理關口、解決問題,令情況得以改善。

多作視像通話,也可減少長者情緒問題。

多作視像通話,也可減少長者情緒問題。

憶起抗逆能力
彭學海分享一個案,曾有一位長者在沒有染疫的情況下需要隔離一段時間,之後開始感到恐慌,不敢外出,甚至每天都躲在家哭,又會忽然丟掉家中黑色衣物,子女們都不知道如何幫助她。後來她到相熟的耳鼻喉科醫生覆診時,醫生轉介她向彭學海求診,然後彭學海引導她想起以前如何面對打仗、貧窮、生活困難,當憶起自己有能力解決再回望現在、未來時,情況便慢慢得以好轉,回復正常生活。

要預防長者的情緒問題,最重要是多些溝通,例如告訴長者何時再探望,或者閒時作視像通話多見面,也可大大減少情緒問題的發生。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