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0-12-28 04:30:00
日報

打邊爐易誘發痛風

分享:

疫情下晚上雖未能外出用餐,不少人仍會在家中打邊爐,為冬日增添暖意。可是,痛風患者打邊爐或更易「出事」誘發急性發作,令關節又腫又痛,因此在大快朵頤的同時,亦應小心食物中的嘌呤,以免令血液尿酸濃度忽然飆升。
 

風濕及內科專科醫生余嘉龍表示,估計香港有約一成至三成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痛風,或者尿酸過高的情況,而且近年因飲食習慣趨向多吃肉類,令痛風的發作風險提升。「此外,如先天遺傳未能有效排洩尿酸、患有腎病、正服用阿士匹靈和平日少喝水的人,患痛風的風險也較高。」


或侵蝕關節
痛風一般分開幾個階段,起初血液尿酸含量升高,患者並未感到任何徵狀;當尿酸結晶愈來愈多,並積聚於關節位置,而分量到達某個水平,便會刺激免疫系統,在某一兩個關節出現急性發作,即痛風關節炎;若尿酸結晶持續積聚,就會形成痛風石,關節腫脹變形,如持續不加理會,關節更會被侵蝕,造成永久損害。痛風愈趨嚴重時,除發作更頻密,也會影響更多關節,如腳跟、膝蓋、手指、耳朵軟骨都可出現痛風石。余嘉龍續指,「如果痛風石爆裂,傷口會難以愈合,更有感染風險,臨床上亦有患者因而需要截肢。」

痛風若置之不理,或會破壞關節。

痛風若置之不理,或會破壞關節。

余嘉龍指痛風多於腳趾公先發作,因體溫較低且易有損傷,較易積聚尿酸結晶。

余嘉龍指痛風多於腳趾公先發作,因體溫較低且易有損傷,較易積聚尿酸結晶。

尿酸濃度急升
余嘉龍認為,冬天的發病率有所上升,原因與飲食習慣不無關係,「香港人愛打邊爐,尤其冬天,會吃較多肉類,由於肉類含豐富嘌呤,而且是水溶性的,嘌呤就會溶於火鍋之中,當最後進食粉麵類食物,就會將鍋內大量的嘌呤攝入身體,代謝後形成尿酸。再者,部分人會同時喝啤酒,除啤酒本身嘌呤含量高外,酒精亦會降低尿酸排洩,令體內尿酸濃度急升,誘發痛風發作。」


留意高嘌呤食物
當急性風痛發作,余嘉龍建議先敷冰和休息,以紓緩症狀,有需要亦可使用消炎藥。「以上方法屬於治標,若經常發作或者病情嚴重,就需要治本方案,我們可透過藥物降低尿酸濃度,以及溶化結晶,當大部分結晶都已溶化的話,理論上就不會再發作,而過程需要一、兩年,配合生活及飲食習慣的改善,將來亦有機會停藥。」

飲食方面,患者須減少進食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肉類,包括沙甸魚、牙帶魚等魚類及貝殼類海產、冬菇、蘆筍、十字花科蔬菜如椰菜花、西蘭花等;少吃甜食,果糖可能增加尿酸濃度;每日須攝取2升以上水分,降低尿酸濃度,以及避免喝酒。


結晶可溶解
余嘉龍分享一個痛風個案,該男患者為魚檔店主,每天下班都會將賣剩的魚帶回家吃,日積月累下令身體尿酸濃度非常高,求診時痛風情況嚴重,膝頭因痛風石阻礙不能屈曲,腿骨也有一定程度的侵蝕,手部亦出現痛風石,生活大受影響。醫生處方藥物去控制尿酸濃度,半年後膝關節已可屈曲90度,不再影響走路;持續治療兩、三年至今,尿酸結晶已基本上全部溶化。下一步需要保持良好飲食習慣,減少肉類攝取,便有望減藥甚至停藥。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