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1-07-14 04:30:00
日報

早醫面癱 免留後遺症

分享:

早前政府更新新冠疫苗安全監察報告,發現多宗懷疑貝爾面癱個案,可能與接種疫苗有潛在關聯。遠志中醫註冊中醫師李騫賢指出,面癱於中醫稱為口眼歪斜,患者宜把握發病首兩周治療黃金期,以免留有後遺症。

從中醫角度,面癱發病並無季節性,而且好發年齡不定,男女老幼都可突然發病,而且發病急促,以單側面部為主。李騫賢表示,「病因多為人體正氣不足,即抵抗力較差,以致脈絡空虛,當風寒或風熱之邪侵襲面部,便導致血氣不通,阻礙肌肉吸收營養,形成表情肌癱瘓的情況。

鼓腮會漏氣
面癱最明顯的表徵,是患者單側面部麻木,感覺減退,表情肌癱瘓鬆弛,未能做出皺眉、露齒笑的表情,當鼓腮、吹氣時有漏氣情況。李騫賢續指,「較特別是患側額變和鼻唇溝(苦紋)變淺、口角下垂、眼瞼或未能閉合,甚至有部分患者患側舌前三分二味覺減退或消失、聽覺過敏、耳後疼痛或刺痛的表現。」雖然面癱不會影響咀嚼和吞嚥功能,但患者進食時或有食物滯留於面和牙齒之間,用餐後宜漱口清潔口腔。

可造成眼疾
或者患者以為面癱是小事,會自然康復而沒有積極求醫,李騫賢便提醒,「一般認為面癱可分三期,病發起計7日內是急性期,第8日至兩個月是恢復期,兩個月後是後遺症期。治療應把握發病首兩周的黃金期,除了恢復率較高外,若病情遷延日久,癱瘓了的肌肉或出現攣縮,比另一邊面更為緊張;加上肌肉長期供血不足,面神經的損傷就更難康復。如果3個月至半年未能恢復的話,將變成長期的後遺症。」同時要留意如眼睛長期未能閉合,或致眼乾、眼發炎或其他眼疾;而面容的改變,也有可能造成自卑等心理障礙,影響社交生活。

李騫賢指面癱與中風部分徵狀類似,需要分辨清楚。

李騫賢指面癱與中風部分徵狀類似,需要分辨清楚。

針灸結合中藥
中醫治療面癱,一般採取針灸結合中藥,因可達到協同效應,有效疏通經絡、祛風散寒,快速減輕徵狀,提高痊愈率。針灸時會按照患者發病時間長短,選擇不同的穴位和針刺手法,選穴以面部為主,結合遠端如手、足部的穴位為輔作治療。李騫賢解釋,「急性期一般不會刺激患側面部,而會選用正常邊的攢竹、陽白、絲竹空、地倉、頰車等穴,配合遠端的合谷、太沖等穴。恢復期則會針刺患側穴位,並配合拔罐閃罐,有需要亦可在大椎穴或頸部穴位作刺絡放血,促進面部氣血運行,濡養筋脈。」

注意保暖勿吹風
由於面癱與人體正氣和風邪有關,欲作出預防,飲食宜均衡健康,多喝水、堅持運動以提升免疫力。日常亦要注意保暖,避免面部受寒吹風,如使用頸巾、披肩、口罩等。李騫賢建議患者亦應注意保暖,不能閉眼者同時要戴眼罩或眼鏡,擋風擋塵以免刺激眼睛,每日使用眼藥水保持眼睛濕潤和預防感染。

口罩除抗疫外,也有保護面部不受風吹的作用。

口罩除抗疫外,也有保護面部不受風吹的作用。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