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1-10-12 04:30:00
日報

管理心臟衰竭 重拾正常生活

分享:

心臟衰竭指心臟未能正常、有力地泵血,大部分成因是冠心病、心肌病、心瓣病、心律失常等,令心臟肌肉受損而影響功能。惟調查發現患者未能好好管理病情,患者互助組織「關心您的心」遂推出「醫患同行‧正視心衰竭」計劃(下稱計劃),助患者重拾正常生活。

計劃顧問團隊聯席主席、心臟科專科醫生劉柱柏表示,心臟衰竭常見水腫和氣喘徵狀,「可能以往上幾層樓梯沒問題,現在行平路都會喘氣,到後期甚至坐著也感不夠氣,躺下不久要坐起身呼吸。」另會有疲倦頭暈、食慾減退的病徵。心臟衰竭的五年內死亡率達48%,比部分癌症如乳癌(16%)和大腸癌(42%)更高,值得大家關注。

(左起)患者蕭小姐、范瑜茵、劉柱柏及梅卓能。

(左起)患者蕭小姐、范瑜茵、劉柱柏及梅卓能。

4種藥物紓緩病徵

據2021最新心臟衰竭治療指引,患者應接受4種一線藥物治療,包括ACE抑制劑或ARNI,助放鬆血管讓心臟較易泵血;β受體阻滯劑減慢心跳降低負荷;抗鹽皮質激素減少腎臟對鈉質的再吸收。劉柱柏續指,「今年最新納入SGLT2抑制劑,雖原為糖尿病藥,但研究證實它同時有效預防心臟衰竭和減低病情惡化和死亡風險,可提升患者生活質素。」值得留意的是,部分一線治療藥物可用於治療其他疾病,即使患者沒有該問題,也不應自行停藥,因藥物也有助控制心臟衰竭。如患者認識更多病徵、藥物功能、劑量和副作用等,就可更有效控病和照顧自己,預防因惡化而再入院。
 

控病未如理想

早前關心您的心向前線心臟科專科醫生發出問卷,調查患者病情管理的情況,並收到94份有效回覆。計劃顧問團隊聯席主席、心臟科專科醫生范瑜茵發表結果,「有八成三醫生認為患者病情管理未達良好程度,主要是飲食控制欠佳(70%),鈉、水分和脂肪攝取量未如理想;也欠缺有系統的自我紀錄(54%),包括病徵、體重等;並缺乏集中心臟管理中心(54%)。而認知不足(88%)、欠缺飲食和運動指引(92%),是病情控制欠佳的主因。」有八成半醫生認為定期記錄病徵,能夠加強患者自我管理的積極性。范瑜茵指醫患共同配合和努力,積極治療,持續監察,才可提升療效,確保患者生活質素。
 

醫患同行

關心您的心聯同17名心臟科專科醫生推出「醫患同行‧正視心衰竭」計劃,除了提供疾病和治療最新資訊、控病攻略、護心貼士、線上線下病人資源外,還製作了「我的心衰竭手冊」,可記錄每周病情、體重變化等,覆診時醫生便對情況一目了然,如發現體重一周內波幅超過3至4磅,或者徵狀持續惡化,亦可及時求診。關心您的心主席梅卓能指,「控制心臟衰竭是長期作戰,計劃有助病友保持警覺,做足控病措施,亦可做到醫患同行,減入院風險。」

「我的心衰竭手冊」助患者記錄每周病徵和體重,掌握病情進展。

「我的心衰竭手冊」助患者記錄每周病徵和體重,掌握病情進展。

管理心臟衰竭 重拾正常生活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