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心臟病
2021-04-22 04:30:00
日報

籲加強藥物復康治療 防心血管病再病發

分享:

心血管病是港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雖然政府有針對非傳染病的防控策略並設定目標,但預防再病發的醫療政策則落後於亞太地區主要經濟體。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及香港復康會就建議改善心血管病再病發的配套,加強藥物和復康治療等。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陳藝賢醫生表示,心血管病主要包括冠心病等心臟病、高血壓、中風、周邊血管疾病、靜脈血栓及肺栓塞等,「雖然在治療和預防上有進步,但發病率和死亡率仍高踞不下,原因是人口老化、運動減少、飲食習慣改變和肥胖人口上升等。」

再病發風險高
事實上,香港於2016年的缺血性心臟病及中風發病率,於亞太區排名第二,每10萬人分別有365及314病例,而且有年輕化趨勢,35至44歲群組個案每年遞增。陳藝賢亦發現臨床上需要通波仔的患者年齡層下降,預防疾病工作更有迫切性。「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現心血管病病發的患者中,43%人兩年內會再發病;而香港的中風個案中,亦有27%為再度病發。」

經濟負擔重
心血管病再病發除了影響患者本身的工作能力之外,亦有可能需要家人照顧而令家人無法工作或學習,造成沉重的社會及經濟負擔;若預防再病發的政策不完善,更形成惡性循環,持續加重負擔。經濟學人早前發表的「不作為之成本:亞太地區預防心血管病再病發報告」(下稱報告)便指出,香港心血管病所引致的直接和間接成本,每年達638億港元!

復康治療幫助大
以往亦有研究顯示,復康治療可顯注減少心血管病再病發的風險。香港復康會專職治療主管吳玉敏表示,「我們與醫管局合作的社區復康服務,旨在增加患者管理心血管病的知識和技能,並提高他們維持健康生活方式的信心,並從病理學、藥物、健康飲食、運動、日常生活技巧和壓力管理等方面著手。」惟仍有患者未認識到復康治療的重要。

 

 (左起)陳藝賢、冠心病患者黃先生及吳玉敏。

(左起)陳藝賢、冠心病患者黃先生及吳玉敏。

加快引入新藥
就香港的情況,報告認為香港的優勝之處是已制訂非傳染性疾病政策,亦建立了復康服務轉介及電子病歷系統,方便公私營醫療協作,可是仍有不足之處,例如欠缺心血管病全面政策、缺乏治療的臨床指引、復康療程資源不足且病人參與率低、患者獲得藥物受限於經狀況等。為此,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及香港復會提出以下建議:

1. 公共政策:借鏡澳洲及日本,引入預防心血管病再病發政策。
2. 藥物治療:加快引入新藥至藥物名冊,如較新的皮下注射降膽固醇藥及口服薄血藥,並依照最新國際治療指引處方藥物,達致治療目標。
3. 復康治療:增撥資源,並透過醫社合作及公私營合作模式,建立更完善的復康治療系統。
4. 公眾教育:推行預防再病發的公眾健康教育活動,提高大眾關注及認知。

復康治療可加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亦會教患者做運動,減低再病發風險。

復康治療可加強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亦會教患者做運動,減低再病發風險。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