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0-01-20 04:30:00
日報

電療配免疫治療 新療法縮肝癌

分享:
左起:陳智仁、郭先生、蔣子樑 (羅庸軒攝)

左起:陳智仁、郭先生、蔣子樑 (羅庸軒攝)

肝癌是本港常見的癌症殺手,目前透過手術切除或肝臟移植,是最有效的根治方法,惟並非每人都可以接受傳統根治式治療。港大李嘉誠醫學院與瑪麗醫院合作,把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結合免疫治療,以「先縮後除」方式,增加根治肝癌機會,方法並首度刊載於全球文獻上。
 

因應肝癌的發展和大小等因素,一般只有約三成病人可以做手術切除腫瘤,餘下七成則只能以介入治療或藥物控制腫瘤,終生無法痊愈。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前年起做研究,針對較大、位處肝臟中央及不影響主幹血管等特定條件的腫瘤,嘗試以綜合治療縮小腫瘤,以便日後更容易動手術根治。

港大臨床腫瘤科助理教授及瑪麗醫院榮譽副顧問醫生蔣子樑解釋,病人首先會接受為期5日的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破壞腫瘤DNA。由於治療屬影像導航、高劑量精準電療,範圍只圍繞腫瘤及周邊2至3毫米,病人電療時不會有特別感覺。兩周後,病人就會開始為期4個月的免疫療法,刺激免疫系統和製造更多針對腫瘤的白血球,期望將腫瘤縮小至可用手術割除或肝移植的情況。他形容,兩者結合後療程具備協同效應,而它們都可以日間護理方式進行、沒有傷口,期間毋須留院及可維持正常生活。

團隊早前就項目發表國際文獻,指今次結合治療是國際文獻上首見。港大外科臨床副教授及瑪麗醫院榮譽顧問醫生陳智仁稱,論文收錄了5名使用這種療法的病人,腫瘤大小平均縮細五成,當中兩人腫瘤完全壞死、一人縮小後進行射頻消融術根治,另有兩人因年紀大不願做手術,而在腫瘤顯著縮小後接受觀察。他又說,經整合治療後5年內病發率,與傳統切除一樣約為五成。

對比傳統電療的5至6周,陳智仁指電療所需時間大大縮短,且減少影響病人的生活,但他指若腫瘤生長在肝臟邊沿,或評估過切除肝臟的成功率較高,都會繼續採用傳統切除肝臟的方法。

今年54歲的乙型肝炎帶菌者郭先生,肝的中央位置早前有一個9厘米大的腫瘤,但因左肝較細不宜進行手術,又沒有合適活肝捐贈者,只能靠介入治療及標靶藥。他又說自己本身抗拒做手術,而在進行新療法3個月後腫瘤明顯縮小了,「在絕望中找到新希望。」他形容電療過程僅逾十分鐘,身體沒有特別感覺、起居飲食亦不受影響。他由去年3月把殘餘腫瘤消除後,至今仍沒有復發,最近更已重新投入工作。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