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1-10-12 04:30:00
日報

重新起步 機械腳助復康者「企返起身」 港大辦接力賽籌款添購

分享:
港大3年前引入機械腳。

港大3年前引入機械腳。

腳踏實地步行,對身體患病或創傷要以輪椅代步人士是遙不可及;港大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引入「機械腳」,讓脊髓損傷的患者可再嘗步行感覺外,亦藉此為他們做肌肉訓練。因需求增加、加上成效良好,學系於周六(16日)舉辦「機械腳接力賽」,由包括輪椅攀登者黎志偉的4名輪椅人士以機械腳穿梭4個地方挑戰極限,冀籌150萬元款再添一對「腳」,亦盼引起大眾關注議題。
 

(左起)丁海祥、黎志偉、嚴楚碧及李香江。

(左起)丁海祥、黎志偉、嚴楚碧及李香江。

港大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高日藍指,每年約200宗創傷性脊髓損傷新症,機械腳協助患者作肌肉訓練及活動身體,減低或預防手術後長期卧床引發併發症的風險,如肌肉萎縮等。病人視乎情況每周訓練1至3次,但機械腳不適用於已出現肌張力過高等病人。學系於2018年引入機械腳做實驗,至今有3對機械腳,過去2年於社區復康中心服務約1,000人次。

機械腳具自主神經功能,可按使用者肌肉的活動調節步行力度,惟對創傷患者運動量及體力「有要求」,使用者之一黎志偉坦言用機械腳「行半個鐘已經好攰」。黎稱要將機械腳用於日常生活,除要有財力購買、體力應付外,更需智力「如突然有隻狗衝埋嚟、過馬路都要識用遙控或手機app控制到隻腳俾反應,調校機械腳每步嘅距離、大細、角度等等。」要如「考牌」般要訓練,課堂時數因人而異,他須用約60小時完成,廠商到他家中視察後,通過考核,才認證他可個人擁有及使用。黎笑言使用機械腳當作運動鍛煉,望自己慢慢活動自如。

學系有見機械腳的成效,周六辦機械腳接力賽,除黎志偉外,政府復康諮詢委員會委員李香江、醫管局社區復康中心病人代表兼輪椅病人大使丁海祥及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主席嚴楚碧亦參與,4棒於港大百周年校園、麥理浩復康院、醫管局社區復康中心及港大何鴻燊體育中心以機械腳步行各15分鐘,全程1小時網上直播。高日藍指,路徑喻意病人的旅程,由大學的科研產生出機械腳為起點,到醫院作初期訓練,出院後經過復康中心,最後冀病人有獨立的生活及康體活動。
 

重新起步 機械腳助復康者「企返起身」 港大辦接力賽籌款添購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