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癌症
2021-06-01 04:30:00
日報

胃癌年輕化 胃鏡檢查及早發現

分享:
胃鏡檢查可清楚看到胃的情況,有助找出早期胃部病變。

胃鏡檢查可清楚看到胃的情況,有助找出早期胃部病變。

施婉珍指胃癌有年輕化勢,有高危因素人士應及早接受胃鏡檢查。

施婉珍指胃癌有年輕化勢,有高危因素人士應及早接受胃鏡檢查。

胃癌雖然在本港癌症中,常見程度只排行第六位,但由於此症隱藏性高,即使有徵狀都以為只是一般胃病,若病情發展到第四期,5年存活率僅約4%。胃癌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施婉珍建議市民及早接受胃內窺鏡檢查,有望早確診早治療。

施婉珍臨床上便接觸過一名33歲的胃癌患者王小姐,她任職會計,向來身體健康,惟工作繁忙食無定時;後來感覺胃痛胃脹,並持續一個月,更有一次出現劇痛,求診方發現患上胃癌,幸而仍屬初期,可經手術根治。

不良飲食習慣易致病
事實上,近10年胃癌年輕化趨勢明顯,台灣的醫院統計,胃癌的個案當中,35歲以下患者佔約10%,屬不小比例;內地19至35歲人士的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增加一倍。施婉珍估計年輕化有幾個原因,「首先是不良飲食習慣,如食無定時、暴飲暴食、過度節食、愛吃重口味刺激性食物;其次是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焦慮的狀態,易使胃酸分泌異常、胃黏膜血管舒縮功能紊亂導致胃黏膜慢性炎症,並於短至數年間發展成癌症;近親有人患胃癌的話,自己的胃癌風險比一般人高2至4倍;而亞洲人同枱食飯,也有可能傳染到幽門螺旋菌。」

Ad Block

幽門螺旋菌增風險
雖然胃癌成因未明,但相信與胃組織長期發炎發生基因變異有關,而研究亦發現幽門螺旋菌感染亦會增加相關風險。施婉珍解釋,「幽門螺旋菌生存於胃和十二指腸黏液層,可致胃壁發炎,如不及時治療,長期帶菌者更易患上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等,甚至是嚴重慢性萎縮性胃炎,繼而引致胃癌。」

胃癌初期徵狀不明顯,即使有消化不良、食慾不振、進食後腹脹、嘔吐,亦易以為是胃炎或胃潰瘍等而掉以輕心,若以上症狀持續,或同時有小腹腫脹、體重急降、大便出血或呈黑色、貧血虛弱等,應及早求診。

Ad Block

提升存活率
施婉珍指照胃鏡有助偵測早期癌症,「以日本為例,當地實施胃癌篩查計劃,建議40歲開始定期接受胃鏡檢查,故即使屬全球胃癌發病率最高國家之一,存活率亦可達八至九成,比香港的四至五成高得多。」胃鏡是最直接的方式去觀察胃部不適,例如發炎、息肉、潰瘍或腫瘤等,同時可立即切除息肉,以及抽取組織測試幽門螺旋菌。近年胃鏡加入了NBI窄帶成像技術,提升血管及表面結構的可見性,配合「放大胃鏡」功能,可以更準確判斷不同的組織病理和找出早期胃癌。施婉珍建議高風險人士包括有家族病史、食無定時、胃酸倒流,以及有懷疑徵狀人士,應作胃鏡檢查,及早發現有助提升存活率;平時亦可實踐健康生活習慣以預防胃癌,如多吃蔬果及豐富纖維食物、少食紅肉、高鹽食物,多用蒸、烚的烹調方法、避免煙酒及恆常運動。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