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18-01-19 06:00:00

中大兩項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新療法改善中風後殘疾

分享:
黃家星(左)及莫樹錦領導的研究,均分別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黃家星(左)及莫樹錦領導的研究,均分別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本港醫學界研究再一次獲外國與內地獎項,表揚成果有助發展更好的治療模式。中文大學兩項治療腦中風及治療肺癌的兩項研究,分別獲得內地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其中腦中風方面,研究團隊已開始研究新治療方法,改善中風後殘疾患者的活動功能,領導研究的專家期望,新方法可為已有最佳治療卻仍出現殘疾的中風患者,帶來曙光。


缺血性中風是中國成年人致殘的重要病因,而且具有高復發風險,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教授黃家星根據他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的研究,證實顱內動脈粥樣硬化,亦即「腦血管收窄」是華人中風的主要成因,其團隊利用「微栓塞信號監測」的研究,證實雙重抗血小板治療,較單用亞士匹靈更有效減少「短暫性腦缺血」和輕度中風患者的微栓塞問題。建基於這項研究結果,隨後的研究證實雙重抗血小板藥物治療是針對輕微中風的最佳治療方案。 


近年,黃家星和其團隊已開始研究新的治療方法,以改善中風後殘疾患者的活動功能。其團隊發現「體外反搏法」能改善腦血流供應,令中風患者的腦部血流量增加約一成,或有助修復功能障礙。「腦磁激治療」亦是另一種創新方法,通過重新連接大腦與身體的受損通道,來協助患者恢復活動能力。
黃家星對於獲獎感到鼓舞,亦有信心中風療法的發展能透過研究繼續進步,更強調結合兩種創新療法或會產生協同效應,一方面增加血液流向腦部,另一方面則恢復肢體和大腦之間的交流,希望新方法為中風患者,帶來曙光。

Ad Block


標靶治療將晚期肺癌變成慢性病
另外,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兼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教授莫樹錦與廣東省人民醫院教授吳一龍等組成的研究團隊,開創了依據基因突變替肺癌患者選擇標靶治療,將患者生存期延長逾一倍,為治療突變型肺癌建立新標準;發現EGFR二次基因突變而形成的致癌因子,會引發癌細胞的抗藥機制,使接受一線標靶治療後的患者出現抗藥復發;針對出現新基因突變及抗藥性的患者,團隊發現新的治療方案可將其無惡化存活期有效延長超過一倍。有關研究成果被納入全球的肺癌診治指南,訂立「個人化治療」的標準。
莫樹錦表示,團隊將繼續研究,希望將來晚期肺癌不再是致命疾病,而是一個可用藥物處理的慢性疾病。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