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1-10-19 07:30:00

【健康解碼】皮膚瘜肉流血 增感染風險 激光、電灼手術移除 回復平滑肌膚

分享:

皮膚瘜肉並不單純是皮膚疾病,縱然這些軟纖維瘤是良性皮膚增生,也沒有傳染性,奈何外在的病徵往往使不了解病情的人投以奇怪目光,有患者身上就曾生有超過百粒皮膚瘜肉,情緒飽受困擾。有皮膚科專科醫生指出,皮膚瘜肉過大,較容易受磨擦而出血,增加壞死及感染風險,建議患者接受激光或電灼治療移除瘜肉,使臉上皮膚回復正常狀態。

蘇小姐(化名)今年三十多歲,工作關係經常要穿著有領襯衫,她發現頸部漸漸長有夥粒,起初以為是癦,沒有加以理會。然而,每當她戴頸鍊時,鈕扣總會刮到夥粒導致流血,夏天流汗更會變得痕癢。她難抵這些皮膚徵狀下求診,才發現這些是皮膚瘜肉,最終接受激光治療將其清除,頸部回復光滑漂亮。

肥胖增患皮膚瘜肉風險

皮膚科專科胡惠福醫生表示,皮膚瘜肉屬於良性皮膚增生,即垂下懸掛的皮膚組織,多見於皮膚皺摺位置,包括眼皮、臉部、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等等。這些皮膚瘜肉沒有惡性傾向,內含微細血管,故此每當皮膚互相磨擦,患者會便感到疼痛及痕癢,甚至會因皮膚瘜肉被扭轉而出現缺血性壞死,如沒有即時處理,更會增加細菌感染風險。

究竟皮膚瘜肉是因何而起呢?胡醫生指出,這種皮膚疾病目前成因未明,惟相信與皮膚長期受磨擦有關:「肥胖人士、孕婦及糖尿病患者較容易出現皮膚瘜肉,這或關係到皮膚摺起及較為鬆弛,並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越生越多、越來越大,曾有患者生有過百粒皮膚瘜肉,日常生活大受困擾。」不過,他強調皮膚瘜肉一般對健康沒有太大影響,亦沒有傳染性,但若太大而痕癢或受損,便應及早接受治療。

Ad Block

小手術助移除皮膚瘜肉

針對皮膚瘜肉,醫生會按其大小決定治療方法,如果影響到外觀及容易流血致痛,可透過激光治療、電灼治療及手術等應對。胡醫生舉例,激光治療是以二氧化碳激光把瘜肉氣化燒焦,準確度高,能避免破壞周邊正常皮膚,適合臉部及頸部較小的瘜肉,留疤風險較低;電灼治療則是燒壞瘜肉組織再用儀器刮走,傷口較不美觀,亦較易結疤。而手術則適用於較大或深層瘜肉,留疤機會較大。

值得留意的是,皮膚瘜肉是良性,但如發現其快速變大、流血及變色,便要提高警覺。胡醫生指出,這種情況可能未必是皮膚瘜肉,因徵狀與皮膚癌相似,故此必須及早接受診斷,排除癌變的可能性。他又建議,日常生活中盡量控制體重、將有助減低生有皮膚瘜肉的風險,並且可多穿著鬆身衣物,避免皮膚經常磨擦。

Ad Block

胡醫生又提醒患者,應對皮膚瘜肉有不同方法,各有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身體狀況、病徵及承擔能力等,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皮膚科專科胡惠福醫生

皮膚科專科胡惠福醫生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