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1-07-29 10:00:00

【健康解碼】長者關節痛損活動能力 個人化治療照顧不同階段病情

分享:

隨著年老退化,膝關節與髖關節退化在所難免。但不少關節痛患者總是抱著「拖字訣」,覺得忍痛一段時間,關節痛便會不治而癒。骨科專科范智豪醫生指出,痛症不單破壞活動能力,長遠更會影響情緒健康,勸喻患者當感到關節有不明痛楚時,便應盡早求醫。

忍痛忍出禍 影響身心健康
導致膝關節與髖關節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年老退化,范醫生指出,關節之間軟骨會隨年月而磨蝕,導致關節出現「骨撞骨」情況。加上不少長者肌肉力量不足,而體型又偏胖,更會增加關節負重壓力。除了年齡因素,運動創傷也是常見的關節疼痛原因,例如前十字韌帶斷裂及半月板撕裂。若然沒有妥善處理,日後出現關節痛的風險也會較高。

針對患者在痛症初期,醫生會根據病人情況選擇物理治療或處方口服藥物,以紓緩疼痛,惟使用口服消炎止痛藥物要留意相關副作用。范醫生引述研究指出,口服藥物經人體吸收後,需要較長時間劑量才能達到適切水平滲入肌肉。對於患有慢性疾病或肝、腎功能較差的老人家而言,長期使用口服消炎止痛藥,或會使腸胃、肝及腎出現副作用,因此服用前必須諮詢醫生評估身體狀況。

外用消炎止痛貼藥   藥力滲透快
針對這班年老的骨關節痛患者,現時有處方外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貼 ,能達到相同治療效果之餘,亦能減低併發症風險。范醫生說:「這類藥貼直接貼於患處,藥力可能一小時內已直接滲透肌肉層面,藥物入血的濃度亦比口服藥物少17倍,意味著危險性大減,導致腸胃不適、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相對較低。」事實上 ,不少國際指引早已建議,這類外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貼為局部初期骨關節炎患者的第一線藥物。

Ad Block

個人化治療 關節換骹手術
若然骨關節炎情況持續嚴重,或需要透過手術達至理想治療效果。范醫生指出,近年應對膝關節及髖關節手術已大有進步,可以使用微創方法處理。以膝關節換骹手術為例,可分為局部關節及全關節罝換,能夠因應患者病情作個人化治療。局部內側膝關節退化最為常見,透過少於10厘米的傷口進行活動平台局部關節置換,保留患者正常的骨骼和韌帶,達至理想的微創效果。

若然患者髖關節受損,例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就會影響下半身活動能力,屆時需要更換人工髖關節,他稱,現時這類手術大概分為「前入路髖關節置換」及「後入路髖關節置換」,前者能夠保留到重要肌肉組織,傷口少於10厘米,相對於「後入路髖關節置換」,復原時間較快,脫臼風險相對較低。

Ad Block

最後范醫生提醒患者:膝關節痛及髖關節痛的治療有不同方法,各有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商討,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徵及承擔能力等,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骨科專科范智豪醫生

骨科專科范智豪醫生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