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19-12-02 04:30:00
日報

控制輕度濕疹 非類固醇避副作用

分享:

對於濕疹患者來說,外用類固醇藥物或許讓他們又愛又恨,它雖可迅速控制炎症,但就有可能引起皮膚血管收縮等副作用。有皮膚科醫生警告,長期大量使用類固醇藥物,或令皮膚變薄,增加感染風險,嚴重可引致骨質疏鬆、影響內分泌;建議嚴重濕疹患者,先以類固醇藥物消炎,待徵狀轉趨輕微時,再用非類固醇藥物穩定病情,減低出現副作用的風險。
 

類固醇藥物或許讓人望而生畏,但對嚴重濕疹患者而言,仍然是治療的第一線藥物。皮膚科醫生原嘉麗解釋,濕疹是一種炎症,病發時,皮膚血管擴張,大量發炎細胞從血管滲出而令皮膚發炎,類固醇藥物的作用就是減低T細胞等發炎細胞的活躍程度,並收縮皮膚血管,迅速達至消炎減紅的效果。


或致皮膚退化
不過,外用類固醇藥物似是一把雙面刃,雖有治療成效,但亦有不少副作用。原嘉麗指出,「由於它有收縮血管作用,並會抑壓纖維細胞及骨膠原製造,長期使用或令皮膚退化、變薄;而且會抑壓免疫系統,容易引起細菌及病毒感染。」原嘉麗建議患者,避免在同一患處連續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兩星期,減少副作用風險。

原嘉麗強調,類固醇藥物較適用於濕疹嚴重的患者,「當濕疹最活躍時,需要即時用藥控制,當病情有所改善,就應當考慮使用非類固醇藥膏。」如病情愈趨嚴重,外用藥物不能控制時,患者可口服類固醇,長遠應考慮服用免疫系統抑制劑或生物製劑,並作緊密監察及覆診。

原嘉麗指,不宜在皮膚同一位置連續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兩星期。

原嘉麗指,不宜在皮膚同一位置連續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兩星期。

改善生活質素
至於輕微至中等程度的濕疹患者,該使用哪類藥物作治療呢?原嘉麗指出,患者可以選擇一些非類固醇藥膏,尤其是皮膚比較薄弱的部分,如眼睛附近、面頰及關節位置,其藥理亦能抑制引起發炎的T細胞,有助控制炎症及抑制免疫系統,但就沒有皮膚變薄及容易受感染等問題。

要妥善處理濕疹病情,適當用藥非常重要。原嘉麗說:「病情嚴重時,醫生除會使用類固醇外,也會尋找惡化的原因,例如致敏原、外在皮膚刺激或感染,對症下藥;當情況轉好,就可考慮非類固醇藥膏,控制及穩定病情。」原嘉麗補充,濕疹不能單靠藥物改善,患者應同時使用刺激較少、無色無味的潤膚膏,達至保濕及滋潤的作用。

患者平日應注重保濕,減低發作風險。

患者平日應注重保濕,減低發作風險。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