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18-08-06 06:00:00

土地小辯論公開論壇 加快進度增土地供應解決住屋問題

分享:

於am730「土地小辯論」舉辦前席,徐家健教授率先舉辦了一場「土地小小小辯論」,請來本港著名經濟學者,科技大學經濟系前系主任兼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的雷鼎鳴教授,就土地供應問題發表意見,他強調以下純屬私人意見,與小組的立場無關。 

徐:徐家健教授   雷:雷鼎鳴教授

■{左}徐家健教授
■{右}雷鼎鳴教授

■{左}徐家健教授 ■{右}雷鼎鳴教授

徐:你認為到底政府於批出土地發展上是快還是慢呢?
雷:其實很多地本已存在,但政府要批地往往受制於諮詢制度,而且程序複雜,雖然諮詢有好處,但過往十多年本港的土地供應已現斷層,由於減少填海使土地供應大減,就算現時再次進行填海,料新土地和物業興建時間,最快也要近20年才完工,根本無助解決現時的土地問題。我與不少人都曾提出建議,希望政府可用盡法定行政權力,即以「特快通道」批出土地,否則單是處理這些行政諮詢關卡的時間,已比工程實際建築期還要長。

 

徐:政府應如何加快速度?
雷:是次土地大辯論應暗藏相關問題,估計政府希望凝聚民意,如有足夠人支持政府進行某一土地選項,政府便有足夠政治力量去加快進度,對市民而言是一件好事,最怕是政府做事拖拖拉拉。其實在今天的政治環境下,要加快批地進度,特首必須付出一定政治代價,但我認為這絕對值得。如不加快進度,未來十年根本無新土地供應,就算大家已從18個選項作出選擇,但未來根本沒有土地供應,亦是巧婦難為無米炊。如想從中長線解決問題,可以優先批出數量龐大但需時較短的土地選項,以解決短期問題。相信當發展商得悉有新土地供應後,與政府談發展條件時籌碼會大為減少,要求亦會有所下調。

 

徐:你認為在18個選項中,那一項可加快進行?
雷:其實不止一項,但說到數量足夠及具震撼性,我認為是在維港以外填海造地,如在馬料水填海,雖然不少人因環保、阻礙原有景觀及造成交通阻塞等因素而反對填海,但這些問題並非不能解決,而且亦未落實填海實際地點,故首要是加快填海的決定。

 

徐:不少人將高樓價歸咎於新移民,你認為是否合理?
雷:就算沒有新移民,本地的需求依然強勁,因香港的人均樓面面積只有約16平方米,與世界其他地區尚有差距。反觀香港面對老化及人口增長緩慢等問題,香港人年齡中位數為45歲,而新移民的年齡中位數則為32歲,有助舒緩人口老化。而且來港新移民的教育水平普遍較高,對本地經濟有一定刺激作用。除了家庭團聚外,希望政府可吸納更多優才。然而通過優才計劃來港定居的內地新移民其實不多,過去5年只有約9萬名內地人經優才計劃來港,當中不少於完成研究生課程後,都會返回內地居住及發展,每年只有約2,000名內地人獲本港居留權,故對房屋需求構成的壓力根本不算嚴重。只有盡快推出新土地,才可讓香港人「住平啲」和「住大啲」。就算想人均樓面面積加倍,所需的土地亦不是想像般多,只需再額外批出約4,000公頃新土地已可解決問題,故建議政府應加快程序盡快批地。其實早前政府的2030計劃,已提出需要額外增加4,800公頃土地,而政府已有計劃推其中3,600公頃,而我們口中提到香港仍缺乏的1,200公頃土地,則是在這基礎之上需再額外增撥的土地面積。但政府的計算方法基於人均居住面積維持現狀的假設,我們認為這情況其實並不健康,故我們認為再增加1,200公頃土地其實並不足夠。

雷教授認為於維港外填海造地的選項完全可行,並且可優先進行。

雷教授認為於維港外填海造地的選項完全可行,並且可優先進行。

日期:2018年8月8日(三)      時間:下午3時至5時     地點:香港銅鑼灣禮頓道77號禮頓中心20樓     報名網址https://apps.am730.com.hk/seminar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