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18-08-16 06:00:00

增土地建新樓 樓價降紓民生

分享:

早前參加am730於8月8日舉辦的首場「土地小辯論」,並與著名經濟學者雷鼎鳴教授對談,暢論政府應如何加快土地供應的徐家健教授,今次再邀請了兩位同為本報專欄免費早餐的作者,梁天卓教授及曾國平教授一同擔任嘉賓,就土地供應問題發表意見。

徐:徐家健教授   梁:梁天卓教授   曾:曾國平教授

徐:經常有左派的朋友就土地供應作出投訴,其一是不能只談供應不提需求,每天都有新移民來港,就算土地有無限供應也不會足夠。另一說法是根本不用再供應逾千公頃新土地,因需求其實沒有這麼多,想問問梁教授有甚麼意見?
梁:先談談新移民,其實現時香港的人口增長緩慢,每年增長不足1%,去年更只增加了數萬人。不過,就算沒有新移民來港,香港常住人口維持約七百多萬人,人均居住面積也只有約160平方呎,比上海少約20%,比新加坡更少達70%,現時新加坡人均居住面積達300平方呎,就算香港的人口零增長,要解決人均居住面積的問題,也要大量增加土地才可做到,粗略估算如要達到新加坡的水平,需再增加近五千公頃土地。而根據政府的2030研究報告,香港仍欠缺230公頃土地,此數字已扣除原計劃增加的千多公頃土地。但事實仍不足夠,香港需要再增加3倍土地,即數千公頃土地,才會達到新加坡的人均居住面積水平。

徐:對左翼學者質疑人口增長數字,指政府經常「報大數」,你有何意見?
梁:我不否認政府估算的數字確實「唔準」,但就算估算最高峰時人口也只有八百多萬人,七除八扣後實質人口也有近八百萬。
徐:就人口問題我有少許補充,根據美國同事的研究,當樓價愈高,城市人傾向減少生育,因擠迫的居住環境限制了生育。你是否認同如港人可以住大啲,香港家庭會願意生更多小朋友?
梁:絕對會,現時很多家庭連500平方呎的單位也難以負擔,要住更細的單位,又如何養小朋友?
徐:生育率下降與樓價高昂有很大因果關係,如增加土地和樓面面積,讓更多人可以「住大啲」,估計無論左派或右派,都會顧及更多港人利益,特別說到新移民時,自己都要爭氣「製造」更多香港人,隨著人均居住面積增加,相信香港的父母亦會有更大信心生小朋友。
曾:左派經常說土地大辯論存在很多不必要的假設,我認為最不必要的假設是港人永遠人均居住面積只有160平方呎。他們的討論也是以此作為假設,說香港人已夠多,政府的估算「作大」,如維持現時的人均居住面積水平,根本無需這麼多土地供應,但他們並沒有提到我們其實可以「住大啲」。
徐:就算只為要住大啲,亦要更多土地興建大單位。而從樓價角度看,近年愈來愈多人相信香港樓價貴是因利率偏低引起,與供應無關。處於負利率時期,樓價自然高企。當回復正利率,樓價便會回落。如在現時利率將會上升才推新地和新樓,或會碰上樓價下跌的問題。你是否贊同利率影響一切的理論?
曾:如相信此理論大可甚麼也不做,待加息樓價自然會跌。但細想此理論很奇怪,現時其實已恢復正利率,但尚未見樓價回落。事實上自2015年起已屢傳樓市下跌的聲音,但至今也未見跌市,可間接證明此理論有問題。利率高低屬於短期因素,「土地大辯論」應著眼於未來二、三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應如何解決香港的問題。所以不能只考慮利率一項因素,還有很多其他因素要考慮。看政府可以怎樣做,令有更多土地和私人樓供應,不求樓價立刻下跌,但求於未來可解決樓價難以負擔的問題。
徐:他們亦提到,就算有更多土地興建新樓,樓價亦不會下跌,香港人需繼續住劏房;豪宅大多數由國內買家承接。你認為增加土地供應建新樓,是否真的可幫助港人? 
曾:如政府要做,只需於買樓資格上設限便可解決,讓香港人得益。至於劏房問題,是因樓價過高市民未能負擔而需住更細的單位,並非發展商願意不斷建劏房單位,如有更多土地可建更大單位,而且市民又可負擔,發展商根本沒有動機再建劏房,問題亦可自然解決。
梁:當政府以新土地建豪宅,便可將原本用作興建豪宅的土地撥作其他用途,如興建公營房屋或市民可負擔的單位,令中下階層受惠。
徐:總括而言,很難要經濟學者相信增加供應對價格毫無影響。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