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0-08-10 04:30:00
日報

勉新鮮人入行 金融人:首重心態

分享:

作家龍應台曾言,香港被「中環價值」所壟斷,本來看似負面的這個詞,近年卻成為香港人希望可以一直堅持的核心價值,即使在走資與去國際化討論甚囂塵上的今天,金融業仍然是香港的命脈,是大學新鮮人的搶手職業。來自私人銀行、基金、分析與輪證的四位過來人在談及年輕人入行時,都不約而同強調心態更重於專業資格,熱情、興趣、膽量與沉穩,這些條件你又有沒有?
 

交易員出身 打滾30年
賓架陸庭龍:天道酬勤 勿心存僥倖

在金融界打滾逾30年、恒生銀行私人銀行及信託服務主管陸庭龍(Alan),回憶當初投身銀行純粹「有份工做咗先」,他由壓力極大的交易員起步,在「木人巷」經歷百戰後,再轉戰私人銀行,由與時間數字糾纏,再到人與事交纏。對於有志入行者,Alan寄語要天道酬勤,「付出比人哋更加多,先可以收獲比人哋多,呢樣嘢係無捷徑、無得偷懶,亦唔好走精面存僥倖心理,特別係金融業,一個錯誤決定就遺憾終身。」

「交易室直接負責賺錢,與其他部門相比,即使是同級人工亦相對較高,但承受壓力亦較大,市場24小時運作,半夜三更有咩事都要起身處理。」Alan認為交易員是很好的訓練,如對市場反應及事件的觸覺變得敏銳,但銀行業已轉型為收Commission(佣金)為主,特別香港做交易員「真係死咗條心。」


重經驗應對 需時間沉澱人生
至於做私銀,Alan指心態比學歷及金融知識重要,他寄語有志入行的年輕人,金融業需要時間沉澱人生經驗,除了金融知識,突發事件下的應對與建議,需要經驗亦要訓練,「若全球大冧市啲客追住你問點,你係好驚唔聽電話,定好積極去諗方法應付?」

他又指,「好多人認為靚仔靚女做私銀會著數啲,但呢個諗法係好naive,私銀嘅客可能係大家族嘅富二代、白手興家嘅老闆,部分已經五十幾歲,你一個未夠30歲嘅人教佢投資股票,叫佢開個盤投資千萬甚至億元,說服力你話夠唔夠呢?」他認為這一行最重要是新思考角度,「你俾到一個新思考角度出來……當你人生閱歷無咁多,你嘅故事咪少啲囉。」

陸庭龍認為從事金融業不可「走精面」。(資料圖片)

陸庭龍認為從事金融業不可「走精面」。(資料圖片)

文科生半途出家 惡補轉型
輪后蔡秀虹:要有火 熱情無得呃!

香港為全球最大的衍生產品市場,港股每日千億元交投中,就有一至兩成為買賣認股證與牛熊證。入行逾十載的法興證券上市產品銷售部副總裁蔡秀虹(Eva),中學時期為文科生,惟高考有科目失手,大學派位至第22志願的嶺南大學金融系。Eva指當年打擊甚大,但她沒有放棄,反而選擇在大學一年級惡補會計「逼自己轉型」,最終踏出康莊路。


合約做起 搖身變副總裁
Eva在輪證界的起步,由一份1年期的市場助理合約聘書開始。「可以話由junior嘅最junior做起」,成功轉長約成為策略師,再打拼十多年至目前的副總裁級別。由合約小薯搖身變投行輪后,這條升遷路相信不少人羨慕,但成功背後總有因,Eva的成功大概就是因為深信一句「無嘢做唔到,只係視乎心態」。輪證市場是一個充滿專有名詞與繁複概念及數字的世界,Eva初入行時應對方法是「問」與「查」,「不明白開價就問,同交易員溝通,勤力睇通告,有情況發生咗就喺之前嘅紀錄搵答案,要自我推動、一直累積經驗,咁教育投資者嘅時候先有說服力。」

不過Eva強調,從事輪證推廣工作的壓力大且工時長,首先是不少「輪枱」的人數規模已較全盛時期大減,過往10人工作量,現在集中3至5人身上,且不容許出錯,另外亦要克服在長時間電視直播面對觀眾的心理壓力。不過,Eva仍然鼓勵有興趣的年輕人入行,她承認現時畢業生競爭較以往大,但學歷其實不如熱情,「唔鍾意係唔可以一直堅持做落去,興趣同熱情係無得呃。」

蔡秀虹已投身輪證界逾十年。(資料圖片)

蔡秀虹已投身輪證界逾十年。(資料圖片)

由零至18億
星級芬佬黃國英:唔怕蠢 唔扮勁!

基金界是一個戰場,入行難、生存下來更難!外匯分析員出身的星級基金經理、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Alex),2002年的轉身說不上華麗,但肯定精彩,皆因他接手的是一個近乎沒有資產的基金「殼」,靠講座「揼石仔」招徠客戶,最終成功在2007年自立門戶,截至今年6月底管理基金規模2.3億美元(約18億港元)。Alex指,踏入基金門檻需要伯樂,要有人賞識就要有「夠膽錯、唔怕蠢、唔扮勁」的覺悟。


入行需伯樂 勿太看重形象
投身金融界逾30年的Alex,基金機遇是自己向當時任職的證券行爭取回來,他指分析員時期的良好紀錄有優勢,但「夠膽講個idea出嚟,令人覺得OK,先會比你試。」他認為年輕人要突圍最重要不在一張CFA證書,而是「夠薑、唔怕輸唔怕瘀,亦唔太著重形象」,才可做出一個有價值、有投資性及具說服力分析,並令人留下印象。

過往分析員轉身星級芬佬的例子不少,但仍屹立舞台上的又有多少?有人由財經雜誌封面褪色,亦有人籌謀退休。Alex亦嘆這行業死亡率高,「交成績唔難,長時間交出成績先難」,不少人死穴就在太著重形象,「買ATM死,就係攬炒;但買比亞迪電子(285)死,就係孤獨死。但要夠膽孤獨死,先有機會孤獨贏」。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Alex認為年輕人如果有選擇,反而投身科研等範疇「仲有意義」,並稱這一行業對社會貢獻不大,加上他指近年資訊流通愈來愈快,令揀股更困難,他估計過去10年,基金界每年的平均回報都減少5%至10%。

黃國英管理基金規模約2.3億美元。(資料圖片)

黃國英管理基金規模約2.3億美元。(資料圖片)

報章投資版記者作跳板
分析員蘇沛豐:忠於興趣就做得好

分析員是不少人視為投身金融業的第一道門,但對招銀國際研究部策略師蘇沛豐(Daniel)而言,卻是他一直以來的興趣。Daniel在港大社會科學系畢業,甫踏進社會即備戰CFA考試,目標清晰,過去十多年他先由投資版記者做跳板,再轉戰數間證券行,由華資行到中資行,由環球金融分析,到專注港股分析,一路忠於自己興趣,亦一直在進步。

Daniel對金融業的鍾情,起源於大學時期遇上美國股神巴菲特入股中國石油(857)的股市暢旺年代,在氣氛感染下,他對金融業產生興趣,亦不諱言是相信這行業前途較佳,因此未畢業已立志入行。他的起步由理財顧問開始,但發現自己並不喜歡前線工作而離職,並到報章投資版做記者,期間報考CFA,並在一年半後轉工至證券行分析員,並完成3份CFA考試獲得專業資格。


對數字亦對人 重批判思考
分析員分析的除了數字,其實還有人心。Daniel表示,年輕人要入行,除了兩文三語的說寫能力強,還要有批判思考,「要對嘅除咗數字,仲要對人,要睇公司團隊管理能力,識睇人亦好重要。」另外眼界亦要放遠並夠闊,他指以迎合全球公司種類愈來愈多的挑戰,只專注單一範疇難面對競爭。

不過近年環球金融機構節省開支的開刀目標,作為「cost center」的分析員必然上榜,加上市場資訊愈來愈廉價,這行業的長遠需求一直不被看好。Daniel認同分析員的人才需求量會愈來愈少,但存在價值仍在,不會完全被取代,若有興趣者亦建議入行,「有興趣就自然做得好,自然有市場」。

蘇沛豐曾任職多間華資及中資券商。(資料圖片)

蘇沛豐曾任職多間華資及中資券商。(資料圖片)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