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協上月透過問卷訪問3,669名中學生,發現只有35.7%會以「開心」形容過去一個月的開學生活。(青協提供)
新冠疫情持續接近兩年,斷斷續續停課復課,加上受移民潮影響,對學生情緒及健康難免造成負面影響。青協調查發現,只有約三成半中學生會以「開心」形容過去一個月,而最令學生擔憂的事項,分別近四成表示擔心成績及功課。另外,有中四生分享,最近兩位好朋友移民離港,新學年只上半日課難以和新同學熟絡,感到尤其孤獨。
近半學生壓力處高水平
青協上月透過問卷訪問3,669名中學生,發現只有35.7%會以「開心」形容過去一個月的開學生活,另有29.3%形容感到「緊張」。另外,調查透過「抑鬱量表(CES-D)」分析學生的壓力指數,達48.6%處於7至10分(10分為滿分)的偏高水平,另有40.2%處於4至6分的中等水平。
問到學生的壓力來源,39.3%表示擔心成績未如理想、38.1%擔心功課繁重會使失去私人空間、36.1%憂慮需要應付更頻密的測驗考試。新學年開學後,近九成學生每日睡不足8小時,更有34.7%每天睡不足6小時。
青協上學年接近兩萬涉情緒求助
青協「關心一線2777 8899」在去年9月至今年8月期間共處理近兩萬宗與情緒相關的求助個案,按年增近3,000宗,當中有中四學生表示,自己最要好的兩個朋友移民,新學年只上半天課,難與新同學混熟,令他感到孤獨。
青協副總幹事徐小曼。(青協提供)
籲盡早識別情緒困擾嚴重學生
青協副總幹事徐小曼表示,關注近日有多宗學生懷疑輕生事件,她認為自殺成因複雜,建議學校運用獲認證的量度工具,識別受情緒困擾較嚴重的學生,而且在氛圍上多下功夫,營造「關愛」、「接納」、「求助不是弱者」的校園文化,並在校園角落設置可讓學生感到安全和可喘息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