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1-01-18 04:30:00
日報

人工智能 公營醫療供求長期失衡 范鴻齡:智慧醫院為重要發展策略

分享:
張毅翔料3年可增18間智慧醫院。

張毅翔料3年可增18間智慧醫院。

「數據實驗室」採用人臉辨識進入。

「數據實驗室」採用人臉辨識進入。

天水圍醫院全數病床已採用病人資訊電子報告板。

天水圍醫院全數病床已採用病人資訊電子報告板。

過去以人手填寫病歷相當耗時。

過去以人手填寫病歷相當耗時。

本港公營醫療長期超負荷,如何運用科技減輕負擔或是未來方向。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昨發表網誌,表示發展「智慧醫院」是局方未來最重要的發展策略,並將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AI)科技及大數據輔助醫療,長遠解決公營醫療的人手和服務供求失衡的問題。

范鴻齡指,局方已計劃日後規劃舊醫院重建時,將優先考慮加設有關配套及網絡設備,並在較新的醫院陸續引入更多相關設備,但須確保病人安全及醫院運作不受影響。范透露,局方過去1年已將3間公院作為發展智慧醫院的試點,包括天水圍醫院、將軍澳醫院及伊利沙伯醫院,推行各項創新科技,例如5G遙距手術、智慧病房及智慧機械人等。
 

目標3年內發展18間智慧醫院
其中天水圍醫院為首間落實智慧病房的公院,病床已全數安裝「維生指數監察系統(eVitals)」及「病人資訊電子報告板」,自動監察病人的生命表徵,以及電子記錄病人資料,醫護更可透過平板電腦執行指令,例如處方藥物等,大幅提升醫療效率。醫管局資訊科技及醫療訊息主管張毅翔透露,計劃在未來3年內,將全港18間設急症室的公院打造成智慧醫院,包括增設智慧病房等,提升醫療質素。


為開發更多創新科技,局方於九龍灣展貿中心設立的「數據實驗室」,供本地大學研究人員利用真實的病人資料做研究。醫管局強調,為保障病人私隱,所有資料經加密,而且只能在該實驗室內查閱,其中中大已成功透過AI科技評估乙型肝炎患者的風險水平,料今年將在公院試行。目前另有4間大學共10項研究進行中,部分有望可於臨床應用。


研AI分析肺片及維生指數
至於AI科技,醫管局正研發「人工智能分流高風險肺片系統」,分析病人的肺片,例如有否陰影或發炎等,預計今年第二季起逐步試行。負責開發的張毅翔指,系統能輔助醫生診症,慎防「睇漏眼」,更會根據嚴重程度排列優次,提升診治效率。此外,局方正研究於eVitals引入AI技術,冀能預測病人的維生指數會否出現異常,及早進行治療。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