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19-03-11 06:00:00

發現逾7千全新海洋微生物物種 酸桿菌門具基因編輯系統

分享:

海洋覆蓋地球表面逾七成面積,海洋擁有豐富資源,但仍待人類一一探究。香港科技大學連同一批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海洋科學家,歷時近9年於全球多個水域取樣,透過原位培養生物膜的研究方式,發現逾7,000個全新海洋微生物物種,打破科學界目前認為只有80門共逾35,000個海洋微生物物種,刷新了人類對海洋微生物多樣性的認知;當中更首次發現天然藥用產物酸桿菌門(Acidobacteria),原來亦存在海洋內,而海洋中酸桿菌門更擁有基因編輯系統CRISPR,這重大發現相信有助未來研發抗腫瘤、新型抗生素藥物。

酸桿菌門一直被用作研究對抗腫瘤及製造新型抗生素藥物,但過往只在陸地土壤中發現。負責統籌今次研究的科大海洋科學系署理主任錢培元(圖)表示,是次於海洋中發現的新型酸桿菌門,不但擁有跟其陸地類別的相同性能,更具備當下熱門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是海洋微生物中首例,將有助醫學界就基因編輯系統引發新一輪研究。


錢補充,CRISPR是存在於細菌內的基因組,以往主要從人類和其他溫血動物腸道中的大腸桿菌中提取;當中含有的基因編輯功能,目前正被廣泛應用到工農業及醫藥基因工程研究,包括改編如大豆、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的基因,增強它們對環境污染及天災的抗疫力,以提高產量。近年普羅大眾或曾在新聞中看到CRISPR一字,便是早前備受爭議的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也是透過CRISPR修改胚胎中的CCR5基因來免疫愛滋病。


研究團隊中的張偉鵬博士補充指,目前陸上細菌中的CRISPR系統存有脫靶(即系統沒有在正確的目標基因上,進行基因編輯,繼而產生無法預測的生理反應或病變)等缺點,故今次發現一個新的CRISPR系統源頭,將有助引發新一輪研究,開發更精準的基因編輯技術。張指,未來團隊將積極就對抗癌症,研發新型抗生素藥物。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