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1-09-13 04:30:00
日報

網課後遺 學生返校園感焦慮 醫生倡家長了解根源

分享:

新學年踏入第三周,莘莘學子需重拾上課心情,惟有醫生透露,有學生對重返校園上課感焦慮,更有初中生嚴重到全身抖震,甚至拒入課室,亦有人因對成績和社交的期望而感壓力。除社交和適應問題,他坦言,疫下專注力不足的學童單靠屏幕上課更難集中,導致很多追不上成績的情況,認為家長應給予情緒上的支持、了解問題根源等,需要時就要向專業人士求助。
 

鄧振鵬認為,家長應鼓勵孩子分享經歷、想法和表達關心。(鍾式明攝)

鄧振鵬認為,家長應鼓勵孩子分享經歷、想法和表達關心。(鍾式明攝)

學童過去逾一年大部分時間對面屏幕上網課。葵涌醫院精神科顧問醫生鄧振鵬表示,學童的人際關係、學習環境和模式的改變,均會引起他們的焦慮,近期他接獲涉情緒困擾的個案亦增加,舉例有一名初中生因抗拒上學而加劇焦慮問題,出現全身抖震、呼吸急促及拒入課室等徵狀,病人最終要接受藥物治療。另外,有學生分別因焦慮而拒重返面授課、因害怕感染新冠病毒而作出超越一般「企理」的行為,如經常洗書、洗書包等。


鄧振鵬提到,有讀寫障礙小六生擔心呈分試成績欠佳、功課量大增等,導致有焦慮徵狀,最終學校協助學生調整期望,明白每人發展進度不同。他補充指,學童在家上網課既打亂正常作息,專注力不足的學生在沒有老師等「外在規限」下,就更難集中,影響成績和進度。
學校學習知識,亦可以學懂如何與其他人相關,人際關係發展除影響日後成長外,亦涉自我形象、信心和表達等。鄧振鵬透露,有自閉症中學生因未能準確判斷他人說話意思,令渴望有朋友的他「埋唔到堆」,繼而作出一些令人感奇怪的舉動,其後同學因不明白他的想法而變得更疏遠他;亦有學生支持新學年續上網課,盼藉此避免直接社交。


家庭生活也是孩子成長的支柱,鄧振鵬稱家長應給予孩子「被理解」的感覺、情緒上的支持,不應阻止和否定其抱怨,用同理心去聆聽和了解問題根源,以讓他們表達和釋放焦慮情緒,同時自小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自我形象和抗逆力。不過,他提醒若孩子持續困擾甚至影響生活,就應考慮向輔導老師或家庭醫生等專業人士求助。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