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癌症
2021-01-11 10:00:00

【健康解碼】小瘜肉變大腫瘤 及早檢查除後患

分享:

隨年紀增長,部份人的腸細胞會出現不正常增生,慢慢發展出瘜肉,部份會演變成腸癌。可幸的是,瘜肉初現時,只要將之切除便能避免它發展成腫瘤。不過,瘜肉本身很少會誘發不適徵狀,當出現與腸道相關的病徵時,通常已發展至腸癌,故及早、定期接受腸鏡檢查非常重要。

腸胃肝臟科專科魏志峯醫生表示,瘜肉可分為增生性瘜肉、發炎性瘜肉及腺瘤瘜肉三大類,其中以腺瘤特別容易演變成腸癌,50歲以上人士患腺瘤的機會可達50%,故一般建議50歲後應定期進行大腸篩查。不過,魏醫生提醒年輕人切勿掉以輕心,「近年可能因飲食不健康,瘜肉也有年輕化的趨勢,20、30歲的患者亦非罕見。」

瘜肉年輕化  高危因素要注意
魏醫生續解釋,多肉少菜、有煙酒習慣、肥胖、家族病史的市民也屬高危一族,應提高警覺,尤其是瘜肉少見病徵,只有很少量接近肛門的大瘜肉可能會分泌血液或黏液,患者才會從大便看到蛛絲馬跡,否則只能從腸鏡檢查中看到瘜肉的蹤影。

大腸篩檢主要分大便隱血測試及大腸鏡檢查兩大類,前者的好處是非入侵性、簡單,但由於多數瘜肉及部份腸癌並不會出血,故易有遺漏,準確度一般;腸鏡檢查相對能更準確找出瘜肉或腫瘤——曾有患者兩年前接受大便隱血測試結果呈陰性,惟兩年後卻確診腸癌,有機會是腸內已有瘜肉,但兩年前因未有接受腸鏡檢查而無法找出,結果發展成癌症。

Ad Block

腸鏡找瘜肉更準確
因此,魏醫生建議年滿50歲或以上沒有病徵人士、50歲以下直系親屬曾患大腸癌,以及出現腸癌病徵的高危人士(如便血、大便有黏液、不明腹痛、大便習慣改變、有便意卻未能排清、體重及食慾下降),應接受腸鏡檢查。

一般而言,目前常見做法是檢查前三天先戒口,進食低纖食物,前一天飲用洗腸劑清理腸道廢物,翌日醫生便會在注射鎮靜劑後利用內窺鏡檢查大腸,如有瘜肉便可即時切除,預防腸癌,通常半小時左右已可完成。「檢查過程並不複雜,市民在檢查期間亦少有不適,反而最大難關是飲用洗腸劑。」

Ad Block

洗腸劑成檢查最大難關?
魏醫生解釋,為確保腸鏡檢查期間清楚看到腸內狀況,以洗腸劑清理腸道非常重要,但傳統洗腸劑味道不佳,更需飲用2至4公升不等,不少人未必能飲用如此大量洗腸劑,或會腹脹、嘔吐。當無法喝完洗腸劑,有機會影響檢查結果的準確度,甚至無法進行檢查。

不過,近年發展出新型洗腸劑,飲用份量濃縮到300至600ml,並帶果味,容易入口,市民其後只需補充約2至3公升清水及電解飲品,便可達到相近清腸效果,大幅降低不適感及副作用,有助改善檢查效果。

Ad Block

魏醫生建議,有疑慮的市民可向醫生查詢,高危人士固然應接受檢查,曾接受檢查者亦應根據之前的腸鏡檢查結果,例如瘜肉種類、數量和大小來制定下一次大腸鏡檢查的時間,定期接受檢查,盡力避免「惹癌上身」。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