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癌症
2020-05-14 04:30:00
日報

建立癌症醫療紀錄大數據 醫患雙贏

分享:

政府於去年7月發布《香港癌症策略》,當中提及要加強癌症監察,惟目前本港的癌症年度統計數據整合滯後,故當局銳意建立大數據庫等系統,以更有效整理及運用相關數據。有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指出,本港的癌症醫療紀錄一直未有大規模整合,尚有改善空間,而有系統的紀錄除可縮短病人求診時間,亦有助當局策劃未來醫療資源分配,以及協助醫學界研發新藥物及治療科技。
 

目前醫院管理局涵蓋了本港約九成住院服務及近七成門診服務,因此擁有十分龐大的醫療紀錄,政府在《策略》中期望,將癌症年度統計數據發布的滯後時間縮短至20個月,並收集及整合常見癌症的分期資料、分期存活率等。
 

數據量龐大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鄭志堅直言,有關醫療紀錄數據庫的龐大程度僅次於香港交易所,但整理這些癌症醫療紀錄需時,現時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需約2年才能公布最新的癌症病發及死亡數據,而且未有整合癌期分期、擴散情況及用藥成效等詳細資料。「現時醫護人員將所有醫療數據輸入醫管局的電腦系統,當中所用詞彙較為統一,屬於『結構化數據』(Structured data),較易翻查,如化驗報告結果;惟其他如醫療影像、由醫生按個人習慣輸入的「排版」(即病人病歷)內容均屬於『非結構化數據』(Unstructured data),形式及用詞均沒有統一標準,以致翻查較需時。」

鄭志堅指,每名癌症患者的排版資料龐大,醫生每次需要從頭細閱,才能準確掌握患者的情況。

鄭志堅指,每名癌症患者的排版資料龐大,醫生每次需要從頭細閱,才能準確掌握患者的情況。

以AI整合分析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要分析這些「非結構化數據」,便須以人手逐一翻閱排版並作出整合,故出現滯後情況。鄭志堅表示,目前當局正在試驗將排版資料標準化,並以「人工智能」(AI)作整合及分析,讓醫生可以容易找到相關資料,有助了解患者的情況,檢討治療成效,甚至可與國際標準比較。

鄭志堅又稱,每位病人於每次覆診時,醫生均會在排版中輸入病人最新病況及用藥資料,日積月累下,排版資料龐大,醫生每次需要從頭細閱,才能準確掌握患者的情況,延長診症時間;以AI整合資料後,醫生便可對患者的狀況一目了然,縮減診症所需的時間,同時減低遺漏任何診症資料的風險。


助規劃評估
整合本港癌症的大數據後,更有助支援本地癌症服務的規劃及評估,和監察癌症防控計劃的成效。鄭志堅認為,當局推動《策略》後,將有明確方向建立大數據系統,讓當局及醫護界掌握有關數據,計劃整體醫療資源及配套,包括增加床位、調配人手等,更有效應對本港患者的需要;長遠亦有助研發新藥物及治療科技,提升治療癌症的成效。

大數據長遠有助研發藥物和治療科技。

大數據長遠有助研發藥物和治療科技。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