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糖尿病
2021-11-11 04:30:00
日報

提升醫患溝通 助控糖尿病

分享:

糖尿病可影響身體多個器官,出現心臟、腎臟等相關的併發症,使控病變得複雜。病友組織「關心您的心」調查發現不少病友與醫生溝通時遇上困難,或減低對病情和治療的理解,進而影響了病情的控制。

17年前曾做過心臟移植手術治療心衰竭的Peggy,兩年前確診了糖尿病,雖然病情不算嚴重,但戒口未能處理問題而要用藥物控制。直至今年初,心臟血管出現堵塞,需要「通波仔」,並有心臟衰竭情況。醫生雖有解釋原因,但Peggy並不完全明白,到最近腎功能也有所下降,更擔心病情發展會否影響其他器官。

(左起)梅卓能、關心您的心外務副主席陳炳鴻、Peggy、譚劍明及黃煒倫。

(左起)梅卓能、關心您的心外務副主席陳炳鴻、Peggy、譚劍明及黃煒倫。

緊張影響提問

就心血管/糖尿病患者與醫生溝通的狀況,關心您的心早前向相關會員作小型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半數受訪者並不知道自己腎功能有否衰退跡象;而患者會較關心檢查報告的結果、疾病未來或出現的併發症、藥物的副作用等,但往往未能成功向醫生提問,有50%患者表示原因是心情緊張,又有四成半人擔心醫生嫌自己長氣,亦有41%人怕自己詞不達意。另一方面,醫生的提問中,患者感到最難答的,59%人認為是對病情的描述。關心您的心主席梅卓能表示,「患者希望對檢查報告有更多了解,亦希望醫生可主動分享日後病情發展、治療的潛在影響,以及飲食上如何調節等。」

有助控病減併發症

事實上,醫患之間的溝通十分重要,心臟科專科醫生譚劍明指,「以用藥依從性為例,如果溝通清楚,患者明白糖尿病如不好好控制,5年至10年後或會引致心臟病、腎病,甚至中風,就會好好用藥。」心臟科專科醫生黃煒倫亦補充,「每日的血糖、血壓等指數以及病徵紀錄,對醫生掌握患者病情十分重要,以此作依據決定是否減藥或需要加藥,又或及早揪出併發症等。如可向患者解釋清楚用途,患者就不會怕麻煩,乖乖做紀錄。」
為及早發現併發症,糖尿病患者應每一至兩年做一次檢查,包括抽血檢查糖化血色素、腎功能、膽固醇及三甘油脂水平;眼底檢查監察糖尿眼病變;尿液檢測找出微蛋白含量;足部檢查測試神經感覺、皮膚狀況等。

患者記錄每日血糖、血壓等指數,有助醫生評估並調校藥物劑量。

患者記錄每日血糖、血壓等指數,有助醫生評估並調校藥物劑量。

實際建議

黃煒倫及譚劍明都提出了一些提升醫患溝通的建議,若醫生和患者都走前一步,情況便可大大
改善。

患者:
‧見醫生前做好磅重、抽血等評估,讓醫生可一目了然;
‧做好每日血糖、血壓、病徵的紀錄,並準備好檢查報告等。

醫療中心或診所:
‧設立專科護士,向患者講解病因、病情發展等,讓醫生可集中疾病管理;
‧從音樂、燈光營造輕鬆氣氛,並改善流程減低患者緊張感;
‧預留充足時間予新症患者,並主動向病人提問、詳細講解病情、注意事項等;
‧面診時設屏幕向患者展示病情資料,比只口耳相傳有更印象;
‧藥劑師可強調藥物資訊,如用量、副作用等。

提升醫患溝通 助控糖尿病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