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親子
2019-11-15 04:30:00
日報

不同政見都是家人

分享:

近期社會事件的矛盾紛紛入屋,不同程度地影響家庭關係。家人之間的愛,理應超越政治立場,現實卻是人受著多重社會文化理念影響,當家庭成員帶著這些異見回家,成員該如何相處?香港婚姻及家庭治療協會董事會委員何慧明博士(圖)指,很多人覺得家人政見有異應避而不談,她則認為彼此嘗試站在對方角度看事件,理性分析才是較理想的對策。

撰文:Charlotte
電郵:[email protected]

 

隱藏並非解決衝突
何慧明最近聽了一位大學生分享:「他父母早年從國內來港定居,從事基層工作,支持藍絲;學生和姐姐在香港土生土長,擁抱人權自由的價值觀,姐弟都是黃絲。起初一家人覺得可互相尊重,故樂於分享對社會事件的看法;但當遇到和自己政見不同的論述,一家人難免互生反感,甚至反抗或攻擊。為免傷和氣,這家人決定以後不再談政治。」她指這已經屬於好結局,隱藏衝突以維持家庭和諧,或許能夠避免關係惡化,但能否促進彼此的了解和關係則另當別論了。


代入法化解反感
通常最令年輕人反感的,就是長輩總覺得自己是對的,亦愛以反諷口吻講話,「我老人家讀得書少,甚麼都不懂……」何慧明指長輩用這些話去合理化自己不認同年輕人想法,往往令年輕輩反感,她指上文說的個案「學生的媽媽雖然支持藍絲陣營,但她始終是疼愛子女的,仍會問兒子:究竟你們為甚麼會出去遊行?」這反映媽媽表達渴望了解子女的心,令學生更願意分享他的看法,拉近與媽媽的心靈距離。「他的媽媽甚至表達願意嘗試參與遊行,意圖了解一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何慧明指這位媽媽很有智慧,她身體力行地呈現尊重的具體涵義,縱然有個人的立場,仍然願意開放了解與自己不同立場的人的看法,了解彼此差異背後的原因。她補充,基本的溝通技巧就是聆聽和了解,已能改善彼此政見不同的矛盾。

Ad Block


彼此先了解後接納
和諧的家庭關係是雙向的,何慧明認為後輩可嘗試理解,父母可能因為成長教育背景影響觀念,從父母角度去理解他們的選擇,是化解因政治立場不同而衝突的重要第一步。然而,單單理解是不足夠的,接納父母更加重要。「我問那個學生:當你向媽媽講解新聞和觀點時,會否想她認同你的看法?這個問題讓他反思,他的確認為自己是對的,想改變媽媽,多於了解媽媽。」政見會否影響親人關係的關鍵,在於大家如何看待彼此的不同。當大家都自以為是,只想改變對方,沒有真誠去了解和接納對方,矛盾便出現。家庭關係與一般關係不同之處是,家人彼此以愛連結,以了解和接納去回應彼此的不同,才是化解衝突的要素。

Ad Block
Ad Block Ad Block
留言專區
Ad Block Ad Block
相關新聞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