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18-09-05 06:00:00

逾一成中學生曾參與起底 七成因個人資料公開感抑鬱

分享:

現時只要一部手機便可隨時上網,人肉搜尋「起底」行為亦變得普遍。理大調查發現,有12.1%受訪中學生曾「網絡起底」他人。但起底原因卻「男女大不同」,62%女生指因「喜歡他人」而起底,57%男生卻是因「不喜歡他人」。逾七成人會因個人資料被公開感抑鬱和焦慮。學者建議學校加強相關教育,又指相關法例應與時並進。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及資訊科技研究中心昨舉辦「拆解網絡欺凌——跨地域及跨學科研討會」,當中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公布於今年2至6月期間,訪問2,120名中二至中五學生調查結果,發現有54.7%人曾在未得自己同意下,被他人公開個人資料,而最常見的「起底」內容依次為個人名字(94.4%)、個人照片或影片(70.9%)、出生日期(69.5%)、學校名字(57.9%)和感情狀況(52.1%)。
 

陳高凌

陳高凌

利用社交網站照片作網絡欺凌
負責研究的該學系教授陳高凌指出,中學生大多以為私隱只是銀行戶口資料等,但網絡欺凌一般針對生活照片等的社交資料,而中學生甚至他們父母缺乏相關警覺,隨意上載自己或子女甚至他人的資料或照片,有心人便可以利用這些資料作網絡欺凌。

另外,分別有逾七成人指,得知個人資料被公開後會感到抑鬱和焦慮,另有12.5%和17.1%人更指會有嚴重抑鬱和焦慮。

調查又發現,有48.2%人如發現個人資料被外洩,會張貼起底者的個人資料作「報復」。陳高凌解釋,受害者或會認為不必報警,但要求網絡供應商或對方刪除內容又未必得到回應,與師長傾訴又無補於事,「求助無門」唯有「反起底」對方。他認為,本港目前未有規管網絡欺凌的法例,應作與時並進。
 

黃繼兒表示,網絡欺凌的受害者大多不願重提事件。(李卓謙攝)

黃繼兒表示,網絡欺凌的受害者大多不願重提事件。(李卓謙攝)

私隱專員:網絡欺凌投訴不斷上升
出席同一場合的私隱專員黃繼兒則表示,過去5年就網絡欺凌的投訴不斷上升,是否立法應評估對受害人帶來的傷害,但受害者大多不願重提事件,要研究實際嚴重情況有難度,並指而任何改動亦小心平衡,不能夠妨礙言論自由。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