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19-04-26 06:00:00

世衛首發指引 一歲前禁「芒」

分享:

不少新一代父母會給小朋友玩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奶嘴」,讓他們看片、打機或學習等,但不少研究已提出兒童長時間接觸電子屏幕(俗稱「芒」),可能有損身心健康。世界衛生組織(WHO)首次就兒童每日使用電子屏幕的時間發出指引,指出兒童2歲前接觸電子屏幕是太早,不建議初生至1歲嬰兒接觸電子屏幕,而2至4歲兒童每日不應對著屏幕超過1小時,時間愈短愈好。

世衛指出,幼兒應多活動,愈少接觸「電子奶嘴」愈好。(互聯網)

世衛指出,幼兒應多活動,愈少接觸「電子奶嘴」愈好。(互聯網)

世衛的指引參照了澳洲、加拿大、南非及美國等多國數百項研究的數據,指出童年是身體及認知發展的快速時期,期間會養成習慣等,兒童「不活動、坐在書枱前、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愈來愈普遍,並跟健康問題有關」,而長期睡眠不足亦跟脂肪積聚有關,睡眠時間短,往往因為多看電視或打機。世衛指,「長時間坐著不活動」是全球癡肥或肥胖數字上升的原因之一,而肥胖可能導致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兒童減少接觸電子屏幕的好處是,可減少癡肥、改善肢體活動及智力發展、增進心理健康和社交技巧等。

 

指引:兒童應多活動 閱讀砌拼圖有益
為此,世衛就兒童使用電子屏幕的時間發出指引,指2至4歲兒童每日不應接觸超過1小時,初生至1歲嬰兒更應「零接觸」電子屏幕。指引建議,兒童應多活動及睡眠,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其中1歲以下幼兒有愈多郁動身體活動愈好,父母可每日花30分鐘跟寶寶玩「爬行、翻身」等(tummy time);1至4歲兒童每天應有最少180分鐘可以郁動身體的活動。世衛建議家長與小孩多作「非屏幕式」互動交流,例如閱讀、講故事、砌拼圖等,這些親子活動對兒童發育大有幫助。

近年已有不少研究提出,兒童長時間接觸電子屏幕,可能有損健康。加拿大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上周公布的研究指,兒童若每日接觸電子屏幕超過2.5小時,他們長大至5歲時出現行為問題或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ADHD)的風險可能增加。加拿大渥太華CHEO研究所去年一項研究發現,在8至11歲每日對住電子屏幕2小時組別的兒童,腦部能力測試的成績,比接觸時間較短的兒童稍差,研究員認為在刺激腦部程度上,電子奶嘴可能不及閱讀那樣好。

 

港兒科醫生︰壞處顯著
本港醫學會成員、兒科醫生陳以誠認同世衛建議,認為本港的電子奶嘴問題嚴重,因為內容「真係好吸引」、「吸引到個小朋友」,父母太忙,可能明知有害仍會讓子女使用,「咁都無計」。他認為,小學生開始要用電腦學習,接觸電子屏幕無可厚非,惟對5歲或以下孩童只是「電子奶嘴」,壞處顯著。他建議年輕父母不讓子女接觸電子屏幕,應多帶他們到戶外玩,或砌模型亦可。

世衛首次就兒童接觸電子屏幕時間發出指引。(資料圖片)

世衛首次就兒童接觸電子屏幕時間發出指引。(資料圖片)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