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健康
2021-03-25 04:30:00
日報

調氣血 治痛經

分享:
按揉三陰交穴位,有助紓緩痛經。

按揉三陰交穴位,有助紓緩痛經。

朱穎詩指痛經分三大類型,中醫師會按體質、證型調治。

朱穎詩指痛經分三大類型,中醫師會按體質、證型調治。

女性每個月的經期,或多或少都經歷過痛經的情況,為生活帶來不便,亦有很多病人因出現持續性的疼痛而向中醫求診。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南區)註冊中醫師朱穎詩指,中醫認為月經主要和氣血關係密切,氣血運行不暢順,便容易出現痛經。

在月經失調問題之中,痛經是臨床上最為常見,而痛感一般於月經來臨之前以及月經頭一至三天最明顯。西醫則會將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前者即沒有明顯生殖器官異常的月經疼痛,而後者代表痛經由子官的某些病變引起,如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或者慢性盆腔炎等。


分三種證型
中醫師會根據患者出現痛經的部位、時間、性質、喜按或拒按等不同情況,辨別其虛實寒熱。朱穎詩表示,痛經的證型主要分為氣滯血瘀型、寒凝胞中型及氣血虛弱型三種;而不論中藥或針灸,均能透過改善患者體質,調理氣血,治療痛經。

氣滯血瘀型
女性因情緒欠佳、壓力大而引致肝鬱氣滯,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月經前或經期中會有小腹脹痛、經血量少、經色紫黯、血塊多的情況,並伴有胸脅、乳房作脹、頭痛等表現。中醫治療原則為理氣化瘀,調血止痛。

Ad Block

寒凝胞中型
如果平時喜歡吃冰涼食物,如沙律、壽司刺身、台式手搖飲品等,又或體質虛寒,手腳冰冷,月經前便容易出現小腹疼痛,當飲暖水或用熱水袋熱敷腹部疼痛有所減輕,同時伴有腰痠、腳軟、腹瀉等情況。中醫會以溫經散寒,調血止痛幫助患者。

氣血虛弱型
患者本身可能有貧血病史,常見面色萎黃、疲倦乏力沒精神,時常感到頭暈目眩;經期或經後小腹隱隱作痛、經量少,月經色淡。中醫助患者調補氣血之後就可以改善。

按三陰交速止痛
如果痛經來襲,朱穎詩建議可以按摩三陰交穴位作快速止痛,「三陰交是三條陰經,即肝經、脾經和腎經的交匯處,與女性的氣血有密切關係,可透過按摩此穴紓緩痛經。」三陰交位於腳踝內側上三吋,小腿骨後的凹陷之處。「要簡易找出它的位置,可以用4橫指按內踝骨之上,正內踝中心直上處即為三陰交。然後順時針按揉30秒,再逆時針按揉30秒便可。」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