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20-12-28 04:30:00
日報

【抗疫故事】第四波多院舍患者要特別照顧 後勤醫護「打醒十二分精神」 監控無病徵患者

分享:
東區醫院的醫護團隊同指,經過這一役與醫院同事變成「戰友」。(林俊源攝)

東區醫院的醫護團隊同指,經過這一役與醫院同事變成「戰友」。(林俊源攝)

前線醫護在疫情下的付出毋庸置疑,但後勤醫護同樣在背後默默耕耘。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一眾後勤醫護同指,醫護於第三波疫情後原以為可鬆一口氣,豈料第四波再襲,工作量更大增。感染控制分流病房經理梁翠瑩(圖右二)指,第四波疫情最困難是多了來自院舍的患者,他們溝通表達及自理能力亦有困難,醫護要「打醒十二分精神」監控無病徵患者情況。

梁續指,院舍患者一般已習慣院舍環境,有病人初入院不肯進食及服藥,醫護人員要耐性與其家人溝通,了解喜好,在照顧或清潔時格外溫柔及有耐性。另外,考慮到病患心理需要,想接觸親人,後勤醫護亦作額外安排,她透露,最深刻是有一家六口確診,團隊即協調各醫院聯網及醫院各病房,最終將原本散落各處的一家人安排在同層入住。

部分確診患者並無病徵,梁指,團隊對他們更要「打醒十二分精神」監察病情,定時檢查血氧、呼吸、血壓等,以防情況突轉差,出現炎症,或要轉介到深切治療部。感染控制組高級護士長黎衛文(圖左一)指,觀察到第四波多了患者要轉介至深切治療部,但亦多了患者可在深切治療部情況好轉,可轉回普通病房。

除患者照顧,每日確診數字及源頭分析亦是大眾最關注。曾參與邊爐群組及佛堂群組個案追蹤的黎形容,沒有個案容易追蹤,如2月接觸首名佛堂群組的年長女患者時,因溝通困難,需聯絡家人協助才追索到患者之前行蹤。她形容,今次疫情最辛苦是一波未完又有一波。

Ad Block

負責照X光的放射科團隊亦是「隱形功臣」,放射部高級放射師溫紹斌(圖右一)指,第四波又起,眼見由每日照50至60個患者,到每日照180個病人,團隊由兩隊分成三隊,有時病人照X光時「不聽話」、動作較多,放射師亦要哄病人及加以鼓勵,同時捕捉最靜止時間去照。

東區醫院的醫護團隊同指,疫情後與醫院同事變成「戰友」,以前甚少交流,現時關係變得更親密。提到新一年願望,團隊亦同望疫情快點過去,梁笑指自己喜歡唱歌,想盡快脫下口罩參與合唱團;黎及溫同指希望去旅行,溫更笑指已訂下年復活節機票,望疫情過後大家「一齊飛」;而急症室駐院醫生楊諾信(圖左二)則希望能盡快與朋友聯誼。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