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Block Ad Block
本地
2019-09-18 05:15:00

大腸桿菌釋毒素或致癌 科大新研究冀助防治

分享:

大腸癌是全球第三常見癌症,科技大學一個跨學科研究團隊發現,人體腸道中大腸桿菌所釋出的一種毒素,與大腸癌有關,相信研究有助未來防治該疾病。
 

今次研究由科大海洋科學系及生命科學部講座教授錢培元帶領的研究團隊負責,利用嶄新的生物合成方式進行。錢培元(圖右)指,人體腸道中的大腸桿菌雖然可幫助消化食物及調節免疫系統,但有些會產生有害的毒素,甚至可致癌,科學家需要收集大量相關毒素作實驗,才能得知毒素如何影響人體。

他指,傳統研究方法,是透過擷取含毒素大腸桿菌的脫氧核醣核酸(DNA),再分把DNA放置到另一些大腸桿菌細胞內,觀察反應,但十分費時,亦無法準確掌握整個基因簇的前次序,這會影響研究準確度。


成功複製整個基因簇
新方法是以合成生物技術,成功複製整個大腸桿菌素基因簇,更發現可以大量培植相關基因的方法,讓科研人員可測試及驗證。經過反覆分析及化驗多種大腸桿菌素前體化合物,團隊最終確定「大腸桿菌素-645」是引致DNA雙螺旋結構受損的元兇,並發現其生物合成反應路徑和損害DNA雙螺旋結構的機制。

錢培元指,利用同一原理,團隊未來會研究一些可限制有關化合物產生的酶,再大量培植,期望能遏止或逆轉毒素對人體的影響。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