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玲龍一號」正在海南昌江建設,建成投運後,預計每年發電量可達10億度,滿足海南52.6萬戶家庭用電需求。(互聯網)
中國在核能發電的反應堆技術發展上向前邁進一大步。中核集團表示,「玲龍一號」全球首堆的冷態性能試驗周四(16日)圓滿完成,為後續的反應堆裝入核燃料以及商運等奠定了堅實基礎。
冷態性能試驗是核反應堆性能的第一次全面「體檢」
央視新聞等報道,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組式小型反應堆「玲龍一號」位於海南昌江,是全球首個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安全審查的陸上商用模組化小堆。冷態性能試驗,是核電機組建設過程中,未裝載核燃料狀態下實施的關鍵性驗證環節,是核電廠大型綜合專項調試試驗,主要目的是驗證一回路系統和設備及其輔助管道在高壓下的各項性能,並在各個壓力平台下進行主系統和輔助系統的相關試驗,是對整個反應堆性能的第一次全面「體檢」。
「玲龍一號」預計每年發電量可達10億度
今次試驗成功,意味著機組一回路壓力邊界完整、密封良好,檢驗了相關設備管線的安裝品質,能確保後續安全穩定運行。未來將按計劃展開熱態性能試驗、臨界試驗等試驗工作。
「玲龍一號」於2021年7月在海南核電開工建設,建成投運後,預計每年發電量可達10億度,滿足海南52.6萬戶家庭用電需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88萬噸,相當於一年植樹750萬棵。
報道指,「玲龍一號」投入運作後,不僅可以穩定可靠的清潔能源協助國家實現「雙碳」目標以及海南「清潔能源島」的建設,更將以先進反應堆技術的示範效應,推動世界核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