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5級以上年均逾30次 這個省佔三分一!
中國地震活集中地動區示意圖。(當代中國製圖)
地震可以分為火山地震、構造地震、陷落地震、誘發地震等類型,而全球的地震九成以上屬構造地震,亦即由地殼運動的岩層錯動和破裂所造成,這類地震的震動強度大,影響範圍廣。
全球主要地震帶有3條:歐亞地震帶、海嶺地震帶和環太平洋地震帶,後者分布最廣、地震次數最多。中國地理位置,正是東受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影響,西南和西北則處於歐亞地震帶上。
中國境內還有5個地震活動集中地區,並分布有23條地震帶,逾半省區都或多或少都「踩」到地震帶,毗鄰香港的廣東亦不例外。
要注意的是,地震帶是專家根據歷史記錄所劃分的區域,其發生地震概率會較高,但卻不等於不在地震帶上就不會地震。
台灣有感地震每年1000次
台灣是中國最多地震的省區,5級以上地震佔全國超過三分一。圖為1999年南投大地震,台北縣(現新北市)新莊有住宅大廈倒塌。(網上圖片)
中國地震的「多」會是甚麼概念?據媒體報道,從1914至2014的百年間,中國5級或以上地震有3,888次,單計算7級或以上地震也有126次之多。另一組數據更觸目驚心:在中國佔全球不到7%的國土上,發生了全球約1/3大陸地震;中國約57%城市和58%國土位於地震高風險區。
中國哪一省地震最多呢?很多人會猜到是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台灣。上述百年統計顯示,台灣發生了全國36 .6%的5級或以上地震。台灣「遭遇」7級或以上地震同樣最多,佔全國34 .1%,共43次。
如果把大小震級全都統計,台灣地震數字或超乎大家想像。當地氣象部門資料稱,目前台灣每年可記錄近40,000次地震,其中有感地震大約1,000 次,平均每天接近3次。
說台灣地震,很多人會記得1999年「9·21南投地震」。它的震央在台灣中部南投集集鎮附近,強度7.3級,造成該省多個縣市共5萬多幢房屋全毀,2,400多人死亡。
1976年唐山地震 24萬人罹難
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國最嚴重地震災難,整個唐山市被夷為平地。下圖為唐山位置示意圖。(當代中國製圖)
除了台灣,西藏、新疆和雲南亦是多地震省區,百年間3地共發生1,400多次5級或以上地震,佔總數36.6%。
有一點必須注意,地震的烈度除了與震級有關,亦與震源深度、距離等因素有關。同一震級的地震,震源深度愈淺,烈度會愈大,破壞力愈強。甚麼是烈度?簡單來說就是地震帶來的晃動程度。
而地震造成多大破壞和多少傷亡,亦要視乎發生地點。如果地震發生在人煙稀少地區,影響或較小,若發生在城市周邊,情況就可能很嚴重,1978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大地震正是後者的例子。
唐山大地震的震央就在唐山市區,震級達7.8,震源深度僅12公里,結果整座城市瞬間夷為平地,當地和周邊地區4.2萬人罹難。這是20世紀以來,中國災情和傷亡最慘重的地震。
汶川8級大地震 5%國土受災
汶川大地震造成8萬多人死亡和失蹤。圖為汶川大地震十五週年之際,民眾到震央附近漩口中學遺址祭奠緬懷。(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半世紀過去,唐山已從廢墟中重新崛起。如今唐山是一座人口700多萬的重工業基地和港口城市,GDP超過了省會石家莊,在河北省排名第一。
中國當代的嚴重地震災害,還要提到2008年5月12日,也就是北京奧運舉行前兩個多月發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
汶川大地震強度達到8級,災區範圍50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逾5%,震央附近北川縣城、汶川縣映秀鎮等多個城鎮頓成廢墟,各地共有8萬多人死亡和失蹤,650多萬間房屋倒塌。當然,在各方支援下,汶川地震的災民亦已重建家園。
由於震央位於海拔較高處,又屬淺層地震,加上中部地區岩層較堅硬,令地震波得以傳播更遠,波及中國大部份地方和半個亞洲,東南亞就有很多人感覺到此次地震。
地震無可避免 防災減災更重要
汶川大地震造成8萬多人死亡和失蹤。圖為汶川大地震十五週年之際,民眾到震央附近漩口中學遺址祭奠緬懷。(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另外,新中國成立後災情較嚴重的地震,還有1970年雲南通海7.8級地震、2010年青海玉樹7.1級地震等。
人們或會記得,來自香港的義工黃福榮在玉樹遇上地震,他衝進倒塌孤兒院救人時不幸犧牲。
最後,地震無可避免,所以做好減災防災工作至關重要,當局已實施更嚴格的建築和基礎設施抗震設防標準,同時加強救災隊伍建設和應急物資儲備,向大眾普及防災減災知識亦不可缺少。
中國還建成了世界最強的「國家地震預警工程」,該系統如何運作、能起甚麼作用,將另文再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