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2025-11-22 07:00:00

中國太空人食物|由楊利偉食月餅到中國空間站製雞翼進化史

分享:
中國太空人食物|由楊利偉食月餅到中國空間站製雞翼進化史

中國太空人食物|由楊利偉食月餅到中國空間站製雞翼進化史

神舟二十一號的航天員在空間站吃上了香噴噴的烤雞翼和牛排。這個世界首個「太空氣炸鍋」,令航天員食品實現了在軌烹飪烘焙。

這樣美味可口的現烤食物,與2003年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吃的即食食品已有天壤之別。這二十多年來,中國航天食品經歷了甚麼樣的變化呢?

文章出處:「當代中國」網站

神舟五號|無需加熱的即食食品

中國第一位航天員楊利偉在2003年執行「神舟五號」任務時,21小時內進食了涼的即食八寶飯、宮保雞丁以及月餅。

神舟五號攜帶的都是即食食品,無需加熱或加水。圖為楊利偉在太空艙內吃月餅。(網上圖片)

神舟五號攜帶的都是即食食品,無需加熱或加水。圖為楊利偉在太空艙內吃月餅。(網上圖片)

早期載人航天處於初步探索階段,飛行時間短、物資攜帶能力有限,同時進食進水相關設施設備還不夠完善,所以航天食品必須質量輕、體積小,主要是脫水食品和即食食品。這個階段,太空食品種類少,口感、味道和進食體驗相對較差,只能保證航天員補充能量的需求,完全算不上「美食」。

adblk5
1961年,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加加林吃的太空食物是存放在牙膏狀容器中的。(網上圖片)

1961年,世界上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加加林吃的太空食物是存放在牙膏狀容器中的。(網上圖片)

神六到神十|加熱食品和個性化定制食品

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飛船配備了食品加熱器,航天員第一次在太空吃上了熱飯,還新增了復水菜和凍乾水果。

隨着太空探索的深入,中國對於太空食品科技的研究也不斷發展。解決了「怎麼吃」之後,就開始考慮「吃甚麼」。太空食品不再僅限於傳統的脫水食品,而是更注重種類多樣性、營養均衡以及食用體驗。到了2008年的神舟七號,食品種類就從40多種增加到80多種。

2013年的神舟十號,太空食品與此前最大的區別,是可以根據航天員的口味進行個性化定制。從滿足營養需求到兼顧飲食偏好,航天員的飲食體驗進一步人性化。

神舟十一號的太空食品有土豆燒牛肉、油燜筍、牛肉米粉等,科研團隊根據航天員個人口味準備了主食、副食、飲品等近100種食品。(圖片來源:CCTV)

神舟十一號的太空食品有土豆燒牛肉、油燜筍、牛肉米粉等,科研團隊根據航天員個人口味準備了主食、副食、飲品等近100種食品。(圖片來源:CCTV)

神十二到神十四|新鮮水果送入太空

2021年,神舟十二號實現將新鮮蘋果送入太空,打破航天員在太空中只能吃凍乾水果的狀況。選擇蘋果的原因,不僅是因為營養好、可以長時間保存,而且不用去皮,汁水少。而神州十四號選擇了提子,因為其無籽、吃起來更方便,產生的廚餘廢物也更少。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的菜譜十分豐富,有120多款食品。(圖片來源: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的菜譜十分豐富,有120多款食品。(圖片來源: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

在這些新鮮水果的引入過程中,中國的科研團隊也面臨着多重挑戰。如何在微重力環境中保存食品的營養成分,以及如何確保這些食物在運輸過程中的新鮮度,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隨着航天員在太空中逗留的時間越來越長,空間站的食物保存設備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科研人員也在嘗試空間站自給自足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天舟六號發射 為中國太空站送「快遞」包括70公斤水果

神舟十四號|太空菜園自給自足

2022年神州十四號,航天員在太空菜園成功栽培了生菜、小麥和矮桿番茄等植物,採用長效控釋肥和微孔導水技術,實現微重力下水分和養分的有效供應。航天員首次品嘗到自己在太空中種出來的新鮮生菜,為未來的長期駐留空間站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新鮮食物來源。

神舟十四號上的太空菜園裏,植物都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航天員吃上了自己種的生菜。(圖片來源:CCTV)

神舟十四號上的太空菜園裏,植物都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航天員吃上了自己種的生菜。(圖片來源:CCTV)

太空菜園的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吸收航天員產生的二氧化碳,生產氧氣,一定程度上淨化密閉空間站的環境,獲得清新的空氣。

延伸閱讀:問天實驗艙|擬南芥及水稻種子均萌發 太空微重力下長勢如何?

神舟二十一號|世界首個太空氣炸鍋 現烤雞翼和牛扒

2025年10月,神舟二十一號的航天員在空間站第一次吃上了現烤的雞翼。他們從包裝袋裏拿出醃製好的雞翼,固定在烤盤的簽架上,放入熱風烘烤機內以180℃烘烤28分鐘後,一盤滋滋冒油的「宇宙級」烤雞翼就製作出來了。

 

adblk6
航天員在神舟二十一號上成功烤出噴香四溢的雞翼和牛排。(圖片來源:CCTV+影片截圖)

航天員在神舟二十一號上成功烤出噴香四溢的雞翼和牛排。(圖片來源:CCTV+影片截圖)

這台特殊的太空氣炸鍋與地面的氣炸鍋有甚麼不同呢?它是世界上首台「太空氣炸鍋」。首先,通過溫控技術、多層過濾等技術,實現烘烤時的無油煙處理,滿足空間站油煙排放標準。其次,它的淨化裝置和整機都要經過嚴格測試,可以連續可靠運行500次。

中國航天員在完成科學任務的同時,太空生活質量得到不斷的提升。從一口月餅到一份滋滋冒油的太空烤雞翼,航天員餐桌上的變化也展現了載人航天技術更精細化、人性化的進步過程,以及中國航天自力更生、創新超越的自信和底氣。

adblk7

追蹤am730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