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生命科學項目已完成在軌實驗。(互聯網)
央視新聞周日報道,今年7月15日,天舟九號貨運飛船攜帶23項科學實驗物資上行中國空間站,進行在軌實驗。個多月來,各項實驗進展順利,其中空間生命科學實驗已完成在軌實驗任務,發現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腦細胞移動速度更快、肌肉修復進程卻變慢,而脂代謝疾病藥治療效果明顯提升,或有助研發新藥。
最新在軌實驗發現,在太空環境下,腦細胞移動速度更快,肌肉修復進程卻變慢,而脂代謝疾病藥物的治療效果明顯提高。這些新發現,可能為阿茲海默症治療、新型藥物研發等開啟全新視野。
報告稱,透過進行這三項太空生命科學實驗,科學研究人員分別要探討空間微重力環境對人類腦類器官結構功能的影響及機制、骨骼肌前驅細胞的遷移行為,以及核酸脂質奈米藥物在細胞內的轉運規律和機制,進一步深化對生物體生理病理的認知,為人類健康保障提供基礎支持。
腦細胞移動速度更快
中國科學院太空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生命領域主管設計師金雪娜表示:「我們透過在軌的觀察,發現器官晶片在軌的神經元相比於地面移動更快」,「這可能說明在空間(太空)特殊的環境下,會促進腦組織裡細胞的移動,進而促進成熟或老化。有望對類似阿茲海默症相關的一些神經系統疾病,提供一些治療的新思路、新方法」。
骨骼肌再生時間整體延後
此外,透過在軌實驗,科研人員發現骨骼肌前驅細胞遷移速度明顯變慢,骨骼肌再生的時間整體延後,不利於骨骼肌修復。在軌實驗數據顯示,細胞對核酸藥物的攝取效率明顯提高。金雪娜表示:「在太空環境下,脂代謝疾病藥物的治療效果明顯會提高。所以空間微重力環境這一實驗條件有可能會作為未來藥物介入或藥物開發的新想法。」
報道又指,近期在航天員協助下,中國太空站太空應用系統成功完成了鎢合金加熱到超過攝氏3,100度的實驗,刷新了國際上太空材料科學實驗最高加熱溫度的紀錄。長期以來,鎢合金在超高溫度下的物理化學性質一直是科學界的難題,今次突破為提高鎢合金性能提供重要理論依據,有助超高溫材料在核工業、航天領域應用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