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2025-10-05 11:30:00

全運會場館篇|史上首次不新建大型場館 盤點設施如何升級改造

分享:
全運會場館篇|史上首次不新建大型場館 盤點設施如何升級改造

全運會場館篇|史上首次不新建大型場館 盤點設施如何升級改造

首次由粵港澳大灣區主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簡稱全運會),即將在11月初矚目登場。

此次全運會有多達34個競賽大項及23個群眾賽事活動,場館需求龐大。但它卻同時是歷史上首次實現不新建大型場館、也不新建「全運村」的全運會,到底是如何辦到的呢?

本文將介紹其中3座分別位於深圳、廣州及肇慶的重點場館,看看它們是如何透過改造升級去滿足新需求。

文章出處:「當代中國」網站

開幕式場館廣東奧體中心智能化升級

adblk5
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將會作為十五運會的開幕式場館。(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將會作為十五運會的開幕式場館。(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廣東賽區的全部75個比賽場館中,有9成以上是利用現有場館改造升級。因第九屆全運會而誕生的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是內地設項最多、功能最齊全的大型綜合體育中心之一,在第十五屆全運會期間則為開幕式場館,並會主辦田徑比賽,以及跳水、水球等賽事。

這次改造升級,廣東奧體中心引入了智能導航系統,藉助AR技術與藍芽定位,解決「找座難」痛點。此外,觀眾更可以透過語音識別、手勢交互等方式,實時獲取賽事資訊,感受全新觀賽體驗。

廣東奧體中心的最大改造之一,是將田徑場原來封閉的二樓完全開放,形成架空層。此舉可令到公共活動的面積多出2.8萬平方米,包括有一條環繞全場,長約800米的智能化公益室內跑道,市民可以透過智能化設備實時查看跑步數據。

此外,開放後的二樓,比賽時會作為觀眾的大型疏散平台,賽後則是開放式全民健身活動空間,真正實現「人民的體育公園」理念。

近乎零碳的深圳市體育中心

透過升級改造,深圳市體育中心變成了一座近乎零碳的建築。(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透過升級改造,深圳市體育中心變成了一座近乎零碳的建築。(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羽毛球、足球等競賽大項向來是觀眾焦點之一,今屆全運會將由深圳賽區的深圳市體育中心承辦。除了將3.2萬個座位擴容至最多可容納4.5萬人,數碼智能、綠色低碳更是深圳市體育中心升級改造的一大亮點。

深圳市體育中心打造了一個以信息化、數碼化為核心的智慧能源與碳資產管理一站式綜合能源服務平台,通過AI節能模式聯動和節能自控技術,實時監控場館設備與新能源設備能耗,實現能源的精細化、智能化管控。

此外,深圳市體育中心採用了光伏與建築一體化(BIPV)技術,將光伏玻璃作為建築採光材料使用,在滿足建築材料功能的同時,具備發電功能。藉此,深圳市體育中心變成了一座近乎零碳的建築。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體育中心的洗手間已被升級成為「潮汐廁所」,可根據現場情況動態調整男女衞生間比例。全館1,053個廁位中,有594個可以男女轉換,緩解排隊壓力。

肇慶節儉辦賽精細策劃場館改造

主辦體操等競賽大項的肇慶,在低成本下精細策劃場館改造。圖為改造升後的肇慶新區體育中心體育場。(網上圖片)

主辦體操等競賽大項的肇慶,在低成本下精細策劃場館改造。圖為改造升後的肇慶新區體育中心體育場。(網上圖片)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之一的肇慶,也是第十五屆全運會的分賽區之一,承辦體操、柔道、18歲以下女子足球等項目。

為落實節儉辦賽,秉持「簡約、安全、精彩」的理念,這些項目均在肇慶現有的場館舉行,並在低成本下精細策劃場館改造。

肇慶對各體育場館進行全面而系統性的改造工程,提升軟、硬件水平,為高質量承辦賽事提供堅實的基礎保障。例如肇慶新區體育中心體育場就引入了耐踐踏草皮和VAR技術,改造後年均節電30%、節水40%。

承辦第十五屆全運會殘特奧鐵人三項賽的硯陽湖公園也不例外,當局修整長約150米的濱湖道路,又增添無障礙設施及搭建臨時功能用房,令游泳、騎行、跑步賽道與公園的「山水育才」景觀帶無縫銜接。

全運會場館達致可持續發展

第十五屆全運會講求簡約,不興建新場館,面對大部分場館經歷了全運、亞運等國際體育賽事的洗禮,各地政府以少量投入去提升品質,成功引發新活力。

事實上,這些場館的改造升級在前期設計時,已考慮在全運會結束後怎麼使用,如何開放予公眾,達致可持續發展,例如有全民健身活動中心,以及新增的綠化空間改為公園等。

延伸閱讀:粵港澳合辦2025年全運會 創中國體育歷史

延伸閱讀:全運會的前世今生 由軍事競技場到奧運練兵場

【本文獲「當代中國」授權於am730刊出,歡迎關注】

ADVERTISEMENT

立即更新/下載AM730手機APP 體驗升級功能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