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救援隊表示,在狹小空間救援,需確保每次救援都能安全可靠、精準高效。(新華社資料圖片)
中國救援隊今年3月到緬甸地震災區參與救援工作,中國救援隊隊長、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副總隊長李廣耐表示,他們在當地救出包括1名孕婦在內的5名倖存者,是救出最多倖存者的一支外國救援隊伍,救援隊未來除訓練體能和意志,更要靠科技、靠智慧。
未來加強體能及意志訓練
李廣耐在記者會說,如在狹小空間救援、高危環境作業,要做到世界頂尖水平,確保每次救援都能安全可靠、精準高效。他說在當地期間,大多數的廢墟搜尋和救援空間有限,既危險又艱苦。有一名年輕隊員體型瘦小,在一個直徑不到40厘米的救援通道救人,累了就縮在孔洞內簡單休息,渴了餓了就喝隊友遞進來的礦泉水,吃幾口麵包,在餘震、黑暗、高溫中連續工作6個多小時後,成功救出被困人士。
正值高溫 隊員一天最多可飲20瓶水
他表示,當時正值高溫天氣,隊員一天最多可飲20瓶水,以補充大量水分。另外,災區蚊蟲多,很多隊員被叮咬,出現大範圍濕疹,救援服的摩擦,加劇不適感覺。隊員在救援期間要時刻咬牙保持專注,他們回國後要多次到醫院治療,經過多時間才恢復。
原文刊登於 香港電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