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失眠關遺傳事?秒睡70%有睡眠窒息症 醫生教3招提升睡眠質素
睡眠習慣反映出健康狀態。有醫生指出,可能聽過失眠與壓力有關,但其實有40%是源自於基因。另外,即使沒有失眠問題的困擾,會倒頭就睡的人有70%患有睡眠窒息症。醫生指出,要提高睡眠質素有3大關鍵。
40%失眠關遺傳事?
重症科醫生黃軒在其facebook專頁上分享指,有人一躺下就沉入夢鄉,又有人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失眠可能有人會想到是壓力或手機藍光問題,但其實更深層的原因在於基因。根據哈佛醫學院和倫敦大學的研究,約40%的睡眠品質與基因有關。某些基因,如PER2、MEIS1和DRD2,決定了你的「睡眠反應性」。有些人容易放鬆,壓力不易干擾;而另一些人則對環境變化敏感,難以安眠。
黃醫生解釋,如果你屬於「高反應型」,即使是小小的壓力或情緒波動,都會讓你徹夜難眠。這不是個性問題,而是生理差異。這類人對壓力激素皮質醇的反應更強,即使是明天要開會、房間燈光過亮或與人爭吵,都可能讓腦袋一整晚都無法放鬆。
秒睡70%有睡眠窒息症
黃醫生指,「倒頭就睡」相比起失眠人士好像更好,但實際上可能是警號。醫學上有個名詞叫「睡眠潛伏期」(Sleep Latency),即從關燈到入睡的時間,理想的狀態是10至20分鐘,如果超過30分鐘仍然無法入睡,這屬於失眠;然而,如果在不到8分鐘內就入睡,則可能是渴睡症或睡眠窒息症(OSA)。
研究發現,這些「秒睡」的人中,有七成其實患有睡眠窒息症,這意味著他們的睡眠質量並不佳,充滿了斷斷續續的缺氧。
醫生教3招提升睡眠質素
黃醫生建議,不要急於尋求助眠產品,睡得好的關鍵是需要節律、動力和阻力。
1. 節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理時鐘,找到自己的作息節奏至關重要。
建議:
- 每天固定的睡眠與起床時間,誤差不超過30分鐘。
- 早上曬曬太陽,幫助重設生理時鐘。
- 睡前一小時遠離手機、平板和電視,以減少藍光的影響。
2. 動力:
白天清醒的時間越長,晚上越容易入睡。因為腺苷會在體內慢慢堆積,讓你產生睡意。
建議:
- 白天多活動,增加運動量。
- 午睡不超過20分鐘,以免影響晚上的入睡。
- 下午3點後不喝咖啡或能量飲料,以減少刺激。
3. 阻力:
高反應性的人對聲音、光線和溫度特別敏感,因此創造一個安靜、黑暗、舒適的睡眠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建議:
- 房間的理想溫度為18至24°C。
- 使用傳統鬧鐘,避免手機成為枕邊物。
- 睡前30分鐘進行放鬆儀式,例如泡澡、拉筋、聽音樂,並關掉手機。
- 如果入睡困難,建議起床做些輕鬆的活動,讓腦袋重啟。
3招睡眠加分秘訣
另外,黃醫生亦提出3個睡眠加分秘訣:
- 4-7-8 呼吸法:吸氣4秒、憋氣7秒、吐氣8秒,幫助放鬆。
- 床只做兩件事:睡覺與親密互動,避免在床上使用手機。
- 失眠不焦慮:告訴自己「沒關係,明天再補」,減少焦慮感。
黃醫生表示,那些能立即入睡的人,也許只是累壞了,或者在還債。真正的好睡眠是早晨醒來後感到頭腦清醒、身體放鬆和心情平靜。睡眠不是競賽,而是遵循自己節奏的過程。順著自己的生理時鐘,讓白天的活動累積「睡意」,在夜裡放慢呼吸、關掉世界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