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2-06-28 07:30:00
日報

【健康快訊】久咳或因感染非結核分枝桿菌 抵抗力差易感染

分享:

持續受慢性咳嗽困擾,你以為只是天氣轉變,以致氣管不適?其實你可能是感染了非結核分枝桿菌!非結核分枝桿菌在環境中一直存在,但並非全部人都會受感染。呼吸系統科專科黃琼英醫生表示:「一般人不會染上此病,但高危群組如免疫力出現問題及肺部有疤痕的人士則較易受感染,需特別小心。」

感染可致肺部發炎皮膚潰爛

非結核分枝桿菌與肺結核桿菌屬同一菌屬,但並非肺癆,也非傳染病。它廣泛存在於四周環境中,如泥土、微塵、食物及自來水等,黃醫生指出:「患者或從環境中吸入非結核分枝桿菌,另外,部分人因較易出現吞嚥問題,令食物淺渣或污染物進入氣管及肺部。」免疫力欠佳的人士,如天生免疫力出現缺陷,或後天服用藥物,如類固醇或壓抑抵抗力的藥物等,都屬高危群組。而肺部結構出現破損,患上慢性肺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支氣管擴張等問題,患病風險或較高。部分逾50歲女士為溫德密爾夫人症候群(Lady Windermere syndrome),經常特意忍著不咳嗽,令細菌進入肺後難以被咳走,一旦受感染,她們的肺中葉較易被破壞。

非結核分枝桿菌當中最常見為鳥型分枝桿菌,它可導致三類型感染:
(一) 慢性肺炎,令肺部出現結節、發炎及穿洞等,患者亦會咳嗽、多痰及氣喘等。
(二) 免疫力欠佳如愛滋病患者受感染後,較易引致全身性感染,令雙肺及肚子受感染外,亦會出現發燒、消瘦、疲累,甚至肚痛及血壓低等。
(三) 小孩受感染後,淋巴腺較易發炎或頸部淋巴變腫。而其他種類的非結核分枝桿菌亦可導致皮膚潰爛。

藥物治療減感染後嚴重疾病

鳥型分枝桿菌的症狀較普通,到底可如何判斷患病?醫生會先檢查有否臨床症狀,其後可觀察X光或電腦掃描,以及進行細菌培養及鑒定菌種,並抽取患者肺部組織化驗。黃醫生提醒患者在留痰時,嘴內口水不能有水喉水或食物殘渣在內,以免因此令痰液樣本受污染而出現誤鳴,影響化驗結果。

一旦確診,適時治療十分重要。如屬嚴重感染,患者需使用多種抗生素治療,治療時間最少需要12個月,黃醫生補充:「愛滋病患者的CD4淋巴細胞長期偏低,故需服食預防性抗生素,預防再次受到鳥型分枝桿菌感染。」而感染鳥型分枝桿菌後,出現過敏性肺炎的患者,則需要服食類固醇治療過敏反應。此外,部分患者的肺部局部肺葉受到嚴重破壞,如肺部有膿瘡或肺部嚴重破壞致出血等,就需以手術來移除病灶。黃醫生憶起一名約70歲的女患者,體重只有約30公斤,出現長期咳嗽、有痰等症狀。進行電腦掃描後,發現肺部有結節,右中肺氣管擴張及塌陷,經支氣管鏡抽取樣本化驗後確診受鳥型分枝桿菌感染,服用一年抗生素後康復,醫生亦教懂她需咳痰,透過咳嗽咳走病菌,現時情況穩定。

以上資訊由黃琼英醫生提供

呼吸系統科專科 黃琼英醫生

呼吸系統科專科 黃琼英醫生

Ad Block
請接受以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以示你同意am730內之私隱政策及免責聲明。了解更多
接受